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月13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葉玉燕 通訊員 王蘭 溫彩圓)“一輪消殺下來,刺激的消毒劑會令我們咽喉干痛,眼睛都睜不開來,但是為了保證密切接觸者和駐點工作人員的安全,再苦再累我們都得堅持,因為這是我們職責所在。”在密切接觸者集中醫學觀察酒店里,對酒店進行了五個小時的消毒后,余海鋒帶著疲倦身軀說道。
橫崗預防保健所退伍軍人余海鋒,作為消殺工作人員,經歷了非典,如今再上戰場。
消殺工作中的余海鋒。
曾與父親并肩抗擊“非典” 消殺陣地上的父子兵
余海鋒是一位在消殺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了快20年的消殺猛將。2001年從軍隊退伍下來的他,個子不高,其貌不揚,但在他的眼神中始終能夠感受到軍人的剛強和堅毅,能夠讓人覺得非常的安心。
看到余海鋒,所內老一輩的同事們總是能夠想起曾經也在消殺戰線上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奮戰了30余年的另一位消殺人——他的父親。父子倆曾攜手并肩作戰在2003年抗擊“非典”現場,一起拿起滅掉“病毒”的“沖鋒槍”,讓SARS冠狀病毒無處遁形。
此后,橫崗、園山街道轄區內的每一次疫情的消殺工作中,都有他們父子倆的身影,一起配置消毒液、準備器械和防護用品,去疫點消殺,消殺完之后的自身消毒。他們配合默契,讓病毒無處逃亡,為轄區居民筑牢了一道堅固的健康防線。
“非典”過后17年,父親已經退休,余海鋒仍堅守在消殺的陣地上。這次疫情的暴發,他保持著一貫勇于擔當的工作作風,義無反顧地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線。
余海鋒把需要消殺的房號寫在了防護服上,減少紙質資料的使用,避免交叉感染風險。
再次奮戰抗疫前線 消殺路上一絲不茍
戰疫打響初期,橫崗預防保健所承擔了深圳市密切接觸者集中觀察酒店的主要的防控工作,其中,留觀點的消殺工作是否做到位,是考驗防控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這項工作急需一個牽頭人,統籌安排落實消殺工作。軍人出身的余海鋒自告奮勇承擔起了這項工作。
余海鋒仔細觀察隔離酒店里的每個角落,對可能窩藏病毒的角落進行登記,列了一張“滅毒小清單”。在培訓新加入的消殺成員時強調消殺的重點,對易忽視的地方時刻謹記消殺,對照“滅毒小清單”,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如果消殺不到位,消殺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另外,他從空間的計算、藥物種類的選擇、藥物配制的速度為著眼點,反復推敲、斟酌,和疾控科成員討論,制定出了一種最簡單、最快捷的操作方式,并且推廣運用到消殺工作中,達到了最佳的消殺效果。
余海鋒作為消殺領隊人一絲不茍,帶領著所里四組消殺隊員,完成了一個個需要消殺的場所,盡力保障群眾的健康。
用笑臉感染身邊人 樹立信心投身抗疫
每次執行消殺任務時,余海鋒和隊員們都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小身軀背著重重的消毒器械,一干就是4、5個小時,每次工作結束,汗濕全身,戴著護目鏡和N95口罩的他們,臉上勒出了一道道深深的印記。每次消殺完,余海鋒都會覺得累并充實著,經常笑著說:“我是經歷過非典時期的人,我堅信,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仗!”他用笑臉感染著身邊的年輕工作人員,給年輕人樹立信心,引領他們積極投身到這一場戰役中來。
在余海鋒父子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消殺人員的一種堅持、一種傳承、一種力量、一種安定,他們始終踐行著“筑起人民群眾健康的防護線”的使命。他們就是背著沉重的消毒器械,不怕自己暴露于病毒環境中,誓要還居民健康衛生的生活環境,逆行著的抗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