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月14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邱曉潔 通訊員 韓耀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能不出門就不出門,是我們小家對于國家能做的最簡單又直接的貢獻。可是,這對無數個親子家庭來說也是需要度過的難關。針對這種情況,記者采訪了福田區慢性病防治院心理衛生科醫生韓耀輝。
韓耀輝也是福田區“陽光心理先鋒隊”的成員,他表示他在參與心理熱線值班中,一直有關注著親子心理問題。長時間地呆在一起,這個閉關期是考驗每位父母耐性、韌性、適應性、調節性、計劃性的時間介體。如果情緒發生變化,在自己狹小的家庭空間中就會出現各種發泄方式,對家人、對孩子都會出現負面影響。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對父母來說是一次大的挑戰,更是讓孩子更加崇拜父母、信任父母、喜歡父母的一次很好的機會。
對此,他提出了四點建議:
1.放低姿態,走進孩子的心靈,以孩子同齡人的心態對待孩子,真正成為孩子的朋友。如果孩子長期在壓抑的環境中出不去,找不到吐露心聲的朋友,容易情緒失控,造成不良反應。所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性分析、處理好關系非常必要。
2.允許每個人每天有一定的時間用來無聊。每天至少有一些時間是放下手機的,而無聊和發呆其實都是很好的心理重整過程。所以,要接受自己的“無所事事”。
3.與家人聊聊受困的意義。只要愿意去尋找和發現,每件事的發生都自有其意義。行動受限固然會不舒服,但好好“頭腦風暴”一下,說不定會發現:當家人們長時間地呆在一起時,有怎樣的意外的好處?列出越多,就會對家庭有越多的認同,越能夠增加家庭的凝聚力。
4.設計一些可以跟家人一起做的事情或游戲。對于這些事情,不用再去追求效率和結果,重點在于“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