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各地陸續開始復工復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從不惜一切代價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轉向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
疫情防控關乎生命,復工復產關系生計。兩者不可偏廢,必須力避兩個極端:一是為了降低人員聚集性感染風險,對企業簡單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只顧嚴防死守而不顧發展大局,陷入恐慌性的不可知論。而事實上,從湖北之外的全國其他地方的防控情況來看,堅強有力的措施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就算是在湖北、武漢,近期由于防控方法科學對路,也已經出現明顯的積極信號。二是企業為了活下來,在沒做足疫情防控準備工作之前,盲目復工復產,這是十分危險的。
避免兩個極端的正道在哪里?深圳的做法是:強化擔當、迎難而上,按照科學、合理、適度、管用的原則制定針對性措施,一方面穩妥應對企業復工復產可能帶來的風險挑戰,堅決打好人員返深高峰防御戰,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及時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中的困難和問題,堅決打好復工復產攻堅戰,最大力度提振各方信心決心、最大程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最快速度恢復正常經濟運行。
生產一線也是戰疫前線,復工復產要準確把握“時度效” ,科學有序“動起來”。深圳堅持穩妥有序、政策引導、突出重點、分類分批,科學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對疫情防控必需、公共事業運行必需、群眾生活必需的重點企業,優先推動復工復產,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擴產、轉產、援產、新建等方式快速擴大產能,為疫情防控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為穩定經濟社會大局提供有力支撐。同時,企業有難事,政府不放手。深圳及時出臺惠企“16條”,千方百計為企業紓困解難,既幫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也幫助企業解決缺員工、缺設備、缺原材料和資金緊張等問題,讓更多企業能夠過難關、活下去,為整個城市經濟發展大局除“顯患”、留“青山”。
復工復產是對疫情防控工作的考驗,也是對企業管理能力的檢驗,必須要壓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在復工復產中,倘若疫情防控失守,則是比生產事故更加嚴重的事故。因此,在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企業復工復產必須滿足“四到位”,即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這既是對員工負責,也是對企業自身負責,更是對整個社會負責。有些企業實行“逐步返深、逐步隔離、逐步復工、逐步上崗”,探索以“云辦公”“云會議”多種靈活方式有序復工復產,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做法。
發展是硬道理,防控是硬任務。以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找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佳結合點,把“兩難”變“兩全”,方顯深圳“先行示范”的使命和擔當。(評論員 姚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