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深圳新聞網首頁 > 深圳新聞 > 圖片深圳 > 

感動深圳100個凡人“疫”事 ⑤:基層疫情防控一線 綻放城市志愿之光

2020-02-19 19:49來源:深圳晚報

紅馬甲是城市文明的“流行裝”。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逆行的不僅有一線的醫務人員,在人影稀疏的大街小巷,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再次凸顯了他們的亮色。在疫情當前,“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做志愿者”,這些耳熟能詳的信仰更加彰顯。

感動深圳100個凡人“疫”事系列之五

為你講述深圳志愿者的故事

他們行走于戰疫一線

也許他們的故事并不宏大

但是無數個這樣的故事

正在書寫我們共同經歷的歷史。

志愿者自制萬個防護面罩

緊急送往一線

福田志愿者自制萬余個防護面罩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福田有“紅馬甲”出現的地方就總能看到彭士圭的身影。

“恰遇春節假期,同事多在省外,能幫就幫”。彭士圭是福田區義工聯秘書長,長期肩負中心城區重大活動志愿服務的組織、執行和保障工作。在春節疫情高發期間,剛結束完迎春花市以及春運志愿服務活動,彭士圭就馬不停蹄地投身到抗疫一線。

他前往高速路口、商超、口岸等一線現場踩點了解情況,并在全市率先組織一支200余人的志愿者隊伍參與防疫工作。“一開始心里沒底,沒想到報名如此踴躍,我還有什么好怕?”彭士圭輕描淡寫。因時常行走于戰疫一線,彭士圭擔心影響家人,每天中午累了便在車里小憩,醒了又重新奔赴一線。

疫情防控期間,他帶領志愿者前往山姆、沃爾瑪等商超開展志愿服務,為購物市民量體溫、為購物車消毒;發動志愿者協助封閉式管理小區,維持小區秩序;發動騎行志愿者穿梭在城中村中進行防疫知識宣傳;帶領熱心志愿者自制萬余個防護面罩,緊急送往一線……

70歲金牌義工奮戰“疫”線

“愛心李大姐”奮戰在疫情防控前線

南山區桃源街道龍光社區有一位近70歲的長者,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每天定點在社區出入口為居民測體溫、宣傳倡導疫情防控知識。她說:“如果在家無聊不如出來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她就是龍光社區星星義工隊隊長李秀英。

疫情防控期間,人手短缺,李秀英積極參與社區宣傳,第一時間動員祖孫三代一起加入抗疫志愿工作中。躬身力行是李秀英的行動原則,在社區出入口、超市附近、沿街路等都遍布著她的身影。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李秀英協助社區組織發展出了春節防疫志愿者小隊。挨家挨戶的宣傳呼吁,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能夠挺身而出,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組織志愿者服務過程中,李秀英多次觀察服務細節,發現部分防疫物資短缺,便安排女兒托朋友購買了20多個護目鏡,給奮戰在一線的社區義工和保安,為他們的安全又增添一層保障。同時,李秀英每天煮清補涼茶給在崗人員,并囑咐大家首先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為社區居民服務,這些保安和義工們一杯熱茶暖在心上,都親切地稱她為“愛心李大姐”。

龍華“小胖”面對老鄰居有求必應

“菜籃子”小胖為社區賈阿姨“送菜”

2月12日下午1點,紅馬甲“小胖”趙發威把剛買回的蔬菜放在景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桌上,準備給社區居民賈阿姨送去。這是龍華街道義工聯菜籃子分隊骨干“小胖”給賈阿姨的第6次送菜。

“為了實現無接觸配送,每天阿姨會把繩索放下來,她會電話告訴我們需要的菜品和生活用品,我們把她需要的東西都‘送’上去”。趙發威日常除了服務社區弱勢群體購買生活必需品,還承擔機動崗為需要替崗的志愿者“愛心接力”、執行社區抗疫檢測點的測溫登記工作。

這是24歲趙發威加入龍華街道義工聯的第7個年頭,由于身材微胖,景龍社區可可沙龍志愿者協會里的“同事”都稱他為“小胖”。疫情發生后,小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平日里他時常惦記的老鄰居們,“六七十歲的叔叔阿姨們,他們是社區里面值得被關注的群體,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盡量少出門”。

為了實現他們“0”出門,小胖主動承擔起菜籃子分隊的主要任務,為社區中的弱勢群體提供志愿者便民服務。“一戶可能兩天一次的頻率,像已經接近70歲的賈阿姨本身患有糖尿病,上次子女從外地寄來藥物的快遞,我們都主動提出幫她代拿,她已經15天沒有出過門”。面對服務對象不同的需求,“小胖”總是有求必應。

每天兩小時煲出愛心滿滿防感湯

新秀社區黨員志愿者為居家醫學觀察的家庭配送食品物資(深圳晚報記者楊少昆攝)

黃貝街道新秀社區的楊德權,8年來一直服務于社區的社康中心。疫情發生以來,他從大年三十開始至今,不間斷服務社康中心,除了接受咨詢、幫忙測體溫,還帶老人們體檢,他每天早上7時多準時到社康中心煲防感湯,“一大口鍋,要煲2個多小時,可以供一兩百人喝湯。”

羅湖區東曉街道東曉社區某大廈出現確診病例后,志愿者何洪斌每天組織八九個人的義工服務隊對居家醫學觀察人員進行服務。

該小區不設電梯,他們每天跑進跑出、跑上跑下幾十趟,從早上7時多忙到晚上11時,有時為住戶送的燃氣罐重五六十斤。何洪斌自豪地說:“我們這個服務隊都是年輕力壯,平均年齡30多歲,每次扛幾十斤沒問題,看到居民收到物資后開心,我們也開心,他們的微笑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

每個人工作做好

整個園區的防疫壓力就會減小

志愿者林雁南為職工食堂提供的100套吃飯隔板發揮了大作用

2月11日下午,深圳下起了雨,寶安區松崗街道碧頭第三工業區檢疫點外,依然站著幾位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其中3人撐著傘站在雨中,對進出工業園區的群眾和車輛進行檢查。一輛小轎車駛過來,為了避免車內人員下車淋雨,3名志愿者趕緊上前,請車主打開車窗,從窗外為車內人員測量體溫,并向其派發了防疫宣傳手冊。

“我們提前準備了雨具,而姜湯是給那些騎車淋了雨的群眾驅寒的。”一旁的宣傳棚內,幾位輪崗的志愿者也沒歇著,他們準備了姜湯、雨傘、口罩等物資,當群眾有需要時,會將相應物資派發給他們。據了解,這些志愿者基本都是園區內各公司工會主席或黨支部書記。

深圳信隆健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李亞坤也是碧頭工業區的一名志愿者,他們公司占了碧頭第三工業園區約三分之一的人口,他從一大早就帶著4名義工守在園區入口。“只要我把我們廠里人員的防疫工作都做好了,那整個工業園區的防疫壓力就會減小。”來自旺鑫紙品包裝(深圳)有限公司的志愿者林雁南則將100套“吃飯隔板”送到了松崗街道碧頭社區職工之家食堂,隔板將一張桌子隔成4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有效解決了園區職工就餐安全問題。

戰疫夫妻檔早出晚歸

兩人為防疫檢查點工作人員送去午餐

吳海洋,是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團工委的一名辦事員,妻子冷鈴霞則是溪涌社區團委書記。疫情發生后,夫妻兩人主動申請穿上“紅馬甲”前往一線,負責溪涌社區范圍內的日常防疫保障工作。

哪里有后勤保障需求,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派發酒精、口罩等防疫用品,保障飲用水、紙巾等日常用品,做好餐食配送,只要是一線工作人員有需求,他們都會盡心盡力做好保障服務。

夫妻二人所在的后勤保障組還肩負著給醫學觀察群眾送物資的任務,為了給醫學觀察居民最周到的照顧,他們每天都會在與醫學觀察居民的微信群里詢問需求,并及時做好心理安撫和鼓勵。

在生活里,冷鈴霞是賢內助,此刻,她是丈夫奮斗崗位上的最佳搭檔,最默契的戰友!每天早上8點一起外出投入一天的戰斗,到晚上八九點兩人都忙完工作,再攜手一起回家。“我心里很踏實,也很有力量,因為能和他一起并肩作戰,再大的困難都能戰勝!”冷鈴霞幸福地說道。

他們每天基本上早出晚歸,1歲5個月的寶寶交給家人看護,每次回到家里看到熟睡中的孩子,心中充滿了一絲不舍與愧疚,但他們覺得現在疫情當前,必須舍小家共同戰疫。

65歲老書記“固執”要去社區防控卡點上班

王歡娣在檢疫卡口做排查登記

在龍崗區平湖街道力昌社區防控防疫卡點,一名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忙個不停。雖然她的臉被口罩、帽子遮得嚴嚴實實,但紅馬甲上寫著得三個大字透露了她的身份:王歡娣。

王歡娣今年65歲了,是力昌社區原黨委書記。在得知社區要在出入口設卡點,對過往的車輛和人行人進行體溫測量和登記,但卻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她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志愿加入一線卡點支援。

“我說要去社區防控防疫卡點上班時,家人雖然擔心,但還是很支持,就是不停囑咐我做好防護。”2月3日是王歡娣上崗的第一天,王歡娣穿上紅馬甲,佩戴紅袖標,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下午4點,連續8個小時堅守在社區防控防疫卡點,當起了“戰士”。

雖然已退休多年,但在社區工作多年的王歡娣經驗十足,在她手上,繁瑣的測量及登記工作變得井然有序。“我就堅持一個原則,不管是誰來社區,不管私交有多好,不量體溫不登記,堅決不讓進。”王歡娣說。

“您好,請配合我們量一下體溫,登記一下信息”“可以走了,謝謝配合,一定要注意防護”……同樣的動作、同樣的話語,一個班次下來,王歡娣說得口干舌燥,但從不叫一聲苦。

“力昌就是我的家,只要還有能力,就要保護好它。”王歡娣是土生土長的力昌社區力元嚇人,工作、生活都在這里,王歡娣說,“現在正是人手緊缺的時候,排班多一個人,大家都能多一點休息時間,養精蓄銳再抗擊疫情。”

“鐵漢”連夜驅車千里趕回社區

鐵輝帶領防控小組深入社區進行登記查訪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大年初二,南山區桃源街道龍聯社區黨委書記鐵輝原本在江西老家休假,接到疫情通報后,他當即告別年邁的父母,連夜驅車千里趕回社區。

鐵輝患有糖尿病,每天飯前飯后需要服藥,本身屬于高危易感人群,近期因工作勞累,身體有些不適。社區的工作人員知曉這一情況,見他早早返回,都問他:“鐵站,你怎么不安心休假,社區還有我們在!”鐵輝卻搖搖頭說,疫情防控處于攻堅階段,社區防控更是重中之重,他放心不下。

“在疫情面前,黨員沖在最前面,既是責任所在,也是民心所盼。”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就這樣,很快,龍聯社區17名工作人員迅速回到工作崗位,穿上紅馬甲,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龍聯社區黨委迅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分成7個防控行動工作小組。登記返深人員信息、對接社康工作人員、監測出入社區人員的體溫……在鐵輝的帶領下,龍聯社區的工作人員有序推進防疫工作,用一抹紅色筑起了一道社區防疫的嚴密防線。

“五老”志愿者組成防控“姐妹團”

“五老”志愿團隊行走在新聯社區抗疫一線

2月6日開始,龍崗區龍城街道新聯社區里面開始多了一支特殊的志愿者團隊,她們由六位平均年齡六十多歲的“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女性組成。

隊長劉潔梅,近七十歲的她,目前是新聯社區居委會第一黨支部委員,新聯社區老協會長、老年大學校長、關工委副主任,她有著49年的黨齡,在深圳做過十幾年的義工服務,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她發動了社區老年大學的學員們,義無反顧投入到抗疫一線,成為萬千“逆行者”中的一員。

這支“五老”志愿者組成的“姐妹團”,每天忙碌于記錄出入車輛、測量體溫、勸導群眾、宣傳防疫知識。隨著近日返深人員的增加,她們的工作量也隨著增大,但她們并沒有覺得累,反而充滿了干勁,忙得不可開交。

志愿者也是居民健康安全的守護者

鹽田志愿者徐賢(右三)和伙伴們堅守戰疫一線

鹽田區海山街道鵬灣社區城管環境專員徐賢,也是鹽田文明微友的一員,她原本計劃春節回安徽老家過年,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毅然決定留下來。

徐賢和伙伴們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宣傳防疫知識、協助居家醫學觀察家庭、督促物業消殺、發放防控物資、協助社區排查……用實際行動為打贏這場硬仗貢獻力量。

“您有沒有感覺胸悶,還會不會咳嗽?”“測量顯示體溫正常,現解除對您的居家醫學觀察。”近日,徐賢到海天一色小區對一戶居民進行體溫檢測。醫學觀察期間,徐賢每天堅持與社康醫生、社區民警一起上門對他們進行隨訪檢測。

堅持14天后,他們的健康狀況穩定正常,大家都松了口氣。“看到他們解除醫學觀察我們也很高興,努力得到了回報,堅持得到了肯定。”徐賢說。

采寫|深圳晚報記者方壯芳馬琳潔王秋婷張少瓊秦瑤朱冀鄭燕妹曾賢平高向榮葉洋特(受訪者供圖)

本期統籌|方壯芳

系列總策劃統籌 |汪仕林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劉婷]

新聞評論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日本无卡码高清免费v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日韩综合国产欧美一区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另类激情 | 亚洲国产精品线久久 | 伊人亚洲综合久久精品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