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月20日訊(記者 楊維易 通訊員 伍秋蔚)日前,福城街道各類生產經營單位開始有序復工。截至2月17日,福城備案復工企業1045家,其中,轄區22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165家,復工率74.32%;區百強工業企業11家已復工11家,復工率100%。
為確保轄區兩千余家工業企業安全復工,福城街道專門抽調127名骨干力量,成立了52個駐點巡查組,深入一線,上門為企業提供復工指導服務,協助企業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在指導服務的過程中,街道發現企業因為疏忽或者對防疫知識不了解,存在或多或少的漏洞,現將相關問題逐一梳理發布,以便企業逐一比照提高。(相關鏈接:@福城企業 這些復工后的防疫漏洞要警惕)
一、這樣的口罩,如何安心呼吸?
疫情之下,口罩是最基本的防護,而有的企業采購的口罩質量低劣,無法滿足防護需求;有的企業準備的數量不充足,口罩反復使用,早已失效;還有的企業選購普通棉布口罩,防病毒效果微乎其微。
防疫漏洞:
1、“通風款“口罩,讓病毒來去自如。
2、“超薄款”口罩,穿透你薄如蟬翼的防護。
3、“久久款”口罩,從“白”戴到“黑”。
4、“棉棉款”口罩,我只管保暖,不管病毒。
5、使用沒有鼻夾金屬條的口罩,鼻梁處無法壓緊,而且戴反了(深色為正面應朝外)。
6、“低腰版”口罩,佩戴未過鼻梁,呼吸如此順暢。
正確做法:
1、督促員工選用合格的口罩。
2、督促員工正確佩戴口罩。
3、按復工員工每人每天一片,采購30天用量的口罩,并正確儲存。
二、這樣的體溫計,如何信得過?
體溫監測是初步排查疫情的基礎手段,而有的企業購置工業用測溫槍,誤差達±1.5℃以上,測量精度不滿足體溫測量要求;有的使用耳溫槍或其他接觸式體溫計,若不注意消毒,存在交叉感染風險。
防疫漏洞:
1、工業測溫槍,量程大誤差大,測量體溫不在行。
2、要塞進耳朵的耳溫槍,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正確做法:
應購買合格準確的溫度測量儀,企業門口測溫點宜采用紅外測溫槍,能快速檢測溫度,同時避免人員接觸及接觸感染;水銀溫度計較適合個人私人使用,且每次使用前后均應徹底消毒。
三、防疫物資很珍貴,這樣儲存很浪費
防疫漏洞:
疫情當前,口罩等防疫物資一時成了搶手貨,老板好不容易“搶”回來的防病毒口罩,居然敞口放置,對細菌毫無防備。
正確做法:
1、企業應根據員工的數量,預估口罩等防護用品的使用數量,提前做好采購工作,保質保量做好物資供應,方能筑起防疫堅實防線。
2、口罩應密封存放,開封后可用密封袋進行儲存,并放置于干凈干燥的場所。
四、這樣的隔離間,隔離不了病毒卻隔離了愛
員工們穿越疫情的“火線”返深復工,隔離觀察是排查疫情的可靠方法,而有的企業隔離區設置不合理,與普通住戶分隔不嚴,增大了傳染風險;有的企業隔離宿舍空空如也,不能保障員工的基本生活需求,不僅不能實現有效隔離,也讓來深奮斗的產業奉獻者們寒了心。
防疫漏洞:
1、隔離房間中間放,兩邊鄰居心慌慌。
2、沒床沒廁所,冰冷無奈的“14天”。
3、掛羊頭賣狗肉,會議室變身“隔離間”。
正確做法:
隔離觀察區與普通生活區應當相對獨立,才能有效避免生活軌跡交叉,避開感染風險圈。
一張床,一個衛生間,一個人,簡簡單單,也挺好。
五、人才怎么來?培訓一定要到位
防疫漏洞:
只建立了一整套漂亮的制度文件,卻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切實地開展防疫知識等相關培訓,制度設計的好看不好用,就會出現上述林林總總的錯誤范例。
正確做法:
1、應當多觀察員工出現的問題,根據現實的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和課程,做到目的性強,針對性強,實用性強。
2、疫情期間一定注意不要聚眾式培訓,多采取APP線上打卡、線上教學、線上考核,做到既不落下培訓,又保證效果。為了方便企業開展培訓工作,深圳市應急管理局還開發了“學習強安”APP,各企業可積極下載使用,內有大量學習資料,實用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