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的日子,除了家人之外,接觸最多的人是誰?非社區工作者莫屬。
近兩天,一張照片刷屏了朋友圈。照片中渾身掛滿藥袋的人叫豐楓,是武漢一名普通社區網格員,他身上背著的是為社區居民代買的藥品。2月開始,豐楓就幫著社區重癥居民集中代開藥買藥。得知自己照片走紅的消息,他憨憨一笑:"病人都等著,藥不能斷。"
一張不經意間的照片,展示出疫情下社區工作者的辛勞。抗擊疫情,廣大醫務人員奮不顧身,火線沖鋒,奮戰在抗擊疫情的主戰場;眾多社區工作者同樣盡職盡責、毫無怨言,從社區干部到網格員再到物業工作人員,還有大批響應號召,下沉社區的志愿者,他們堅守在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主戰場,用真情付出和實際行動,在千家萬戶前筑起一道安全防護屏障,護佑著萬家燈火。
社區工作者,他們雖不是"千手觀音",卻也有"三頭六臂"。走進社區工作者的"一天",千家萬戶、千頭萬緒、百般繁瑣,是他們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體溫檢測、人員信息統計、重點區域消毒、垃圾回收乃至蔬菜搬運、藥品購買等等,這些看似的"小事",每一樁、每一件都是疫情生活中的"大問題",都是抗擊疫情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非常時期,做好小事就是做大事。
將心比心,基層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擔心,也會害怕,在努力克服畏懼的基礎上,還要承擔如此龐雜、細密的工作任務,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且,每一個人都知曉: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這其實并不容易,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可以說,能不能把社區這道防線守嚴守牢,直接關乎疫情防控的成效。"病人都等著,藥不能斷",沒有豪言壯語,卻格外暖人心窩。"我們一定要守好這道門""站在這里,就得擔起責任"……對職責的堅守、使命的擔當、必勝的信心,都悄然隱藏在這些"大白話"中。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是戰士,社區工作者也是戰士。全國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的背后,有著社區工作者的巨大付出。
當我們為宅在家時間過長而焦躁不安的時候,不妨看一看身邊的社區工作者。正是連日來他們在家門口的奔波,方使我們的生活得以運轉。我們不能夠將這種服務視作理所當然,應當心存感激。
溫暖會抵御寒冬,齊心將戰勝疫情。向那些"掛滿藥袋的網格員"說聲謝謝,多給予他們一些尊重、理解和支持,攜起手來,我們一定能夠早日戰勝疫情。
(溫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