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盧東勃 通訊員 唐丹丹 勞大榮 廖靜瑩)到園區、企業走訪宣傳、張貼疫情通告,有他們的身影,電話、微信群“轟炸式”發布疫情訊息,有他們的印跡。來回在茜坑社區轄區內600多家企業,穿梭在辦公室、車間、隔離宿舍,他們千方百計,將防疫信息傳遍每一家企業。他們腳步不停,督促企業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與安全復工復產要求,他們是企業戰疫的“護航人”。
“護航人”——楊能鵬
返深隔離期間,他堅持通過打電話、發微信等方式聯系企業157家,核查疫情發生地人員信息450人,沒有讓最緊急的工作落下。隔離期滿后,他第一時間返回崗位開展工作,連續工作20多天從未休息,走訪的腳步不停歇。避免個別企業麻痹大意,違規復工生產,下班后他主動要求加班,帶領組員到園區企業進行突擊檢查,經常工作到深夜。他說:“疫情尚未結束,工作絕不松懈。”
“護航人”——曾嘉亮
他負責的4個片區里面,增加了23個檢測點,而后勤、物資、資料數據,全部由他一個人跟進負責,工作量不斷增加,有時忙到妻子早上發來的噓寒問暖,晚上才有時間回復。在人手緊缺的初期,忙得不知道白天還是黑夜,他說最艱難的時候都熬過來了,現在這些困難都不算什么,問到是什么讓他堅持到現在時,他說:“是責任,是家人的支持,是居民的期望”。
“護航人”——魏赟
作為團隊的一名女子兵,她工作熱情細致,連續加班至今,從早到晚風雨無阻。個別園區保安人員防控意識比較薄弱,每次去到企業,她都是一遍遍的重復再重復,一次又一次的叮嚀囑咐。在巡查過程中發現一家企業買不到紅外體溫檢測儀,她立即回家把家用應急的一臺,送給了企業負責人,解決了該企業的燃眉之急。作為一名2個孩子的母親,每每看著視頻中,小寶伸手要媽媽的委屈樣子,她的心都碎了,可是一想起責任,她又毅然戴上口罩繼續自己的工作。
“護航人”——林新明
在抗擊疫情期間,由于出行需要,他就把私家車作為公車,奔跑于工業園區。每天的工作量都在不斷增加、不斷更新。在他看來,任務越重代表疫情越發吃緊,所以一刻都不能松懈。有時忙碌了一天,夜已深,剛回到家不久得知負責的園區有返深人員回來,二話不說戴起口罩,趕往現場了解情況,聯系企業、園區負責人安排好隔離宿舍。從抗疫到現在他放棄了休假,把假期讓給已婚同事,畢竟他們還有一個小家,社區這個“大家”自己先來扛著。
“護航人”——黃嘉麒
連日來靠著自己的雙腳,走遍著茜坑各大小工業園區、企業,每天啟用“嘮叨模式”,重復著昨日的問題和叮囑。上班時千叮囑萬囑咐家人,不出門、不添堵、做好防護,可是自己卻憑著一個口罩,一件黑色的馬甲,始終走在戰疫前線。他說:“沒有想著能夠做出多大的貢獻,只想守護好自己的“家園”。
“護航人”——莫雪寧
當告別親友第一時間趕回工作崗位,他帶著召必回戰必勝,義無反顧的信念站在抗疫前線。為讓企業切實落實做好防疫措施,跟進企業宿舍內疫情發生地返深人員,做到全覆蓋,零漏管,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強度,就這樣已經連續奮戰三十多天。他開玩笑說,家人已經遺忘了他,但他沒有怨言,有的只是為社區,盡一份微薄之力的使命感。
“護航人”——陳志成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積極總結了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處理方案。對于他來說加班加點是常事,截至目前排查轄區197家企業,累計統計疫情發生地人員390名,并持續對其所屬企業做好現場和人員核查,絲毫不敢松懈。每天重復奔走在各個企業,和負責人重復又重復疫情防控工作、復工復產要求。原本說話利落的小伙子,變成了婆婆嘴,卻也心甘情愿。
他們是企業防疫的“護航人”,用一次又一次登門拜訪,一次又一次不停歇地督促,讓企業從一開始不重視、不配合,到自愿設立體溫檢測點,建立早晚測溫臺賬,張貼返深人員二維碼進行申報登記,設置人員宿舍隔離區,早晚進行消殺工作,飯堂實行分餐制,購買口罩、消毒水為復工復產做好保障……
他們說:企業主動做好防疫工作,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作為茜坑的一份子,他們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守護家園的祥和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