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3月5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凡 通訊員 謝麗娜)在龍崗南灣的抗疫戰場上,有這么一群90后小姐姐,外表是個萌妹紙,內心是個女漢子。她們上得了一線,顧得了后方,扛得起物資,寫得了材料,撐起了防疫工作半邊天,她們是南灣衛監所“七仙女”。
大姐(謝麗娜)年前天天晚上加班,本想趁著過年好好休息。可疫情來得太突然,她年二十九匆匆告別父母,迅速返回崗位,開展清點物資、聯系供貨商、采購物資、撰寫報表、建立工作臺賬等后勤工作,關鍵時刻還需要奔赴一線參與流調、采樣,一個半月來一直連軸轉,她雖然個子小,但能量卻是大大的,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若有戰,召必回”的精神,同事常說,一天沒看到她,就不習慣。
今年新婚的二姐(趙燕子),原本打算年初六舉行婚禮,由于疫情原因,她毅然決定取消婚禮,返回崗位投入防疫一線,笑著說“防護服是最好看的婚紗,疫情期間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她還把丈夫公司給予她的防護用品20個KN95口罩捐贈給單位,說要把物資用在最關鍵的地方。
三姐(陳程)年二十九上午接到電話,立即從湖南返深,抵達時已是深夜。她吃苦耐勞,服從調配,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在一次冒雨行動的晚上,她參與一線流調工作到凌晨1點,為確保疫情處置工作的迅速推進,脫下防護服后,又迅速投入到文字材料撰寫工作中,一直到凌晨4點,早上8點半,她又準時出現在單位交接班現場。
四姐(鄭樂君)有一條朋友圈這樣寫道“爸,我今年不去普寧站了,我跟老公一起回潮陽站”。同事和她戲言說“你今年可能哪個站都去不了,只能留在南灣站”。年二十九那天,她本已收拾好行李,滿懷期待著去丈夫家度過新婚的第一個春節,但突如其來的應急響應通知,竟讓同事的戲言成真,但她沒有猶豫,她送別丈夫后立即返回崗位待命。
五妹(湯曉雯)和六妹(邵一惠)作為預防保健科的骨干力量,處置疫情已經習以為常,流行病學調查和密接轉運均能“打一手好牌”。接到疫情報告后,立即變身醫學界的“福爾摩斯”,與各部門對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搞清楚密切接觸者的來龍去脈,摸清行蹤,重走患者路線,探尋感染途徑,核實流調信息。
老幺(高仕玲)12月才來到南灣所,當疫情防控戰打響時,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共度春節的機會,出現在了應急隊伍物資管理的崗位上。工作嚴謹細致,思路清晰,每次疫情處置行動出發前,隊員們均能收到她的“應急百寶箱”,箱里所有行動裝備一應俱全,確保隊員們能迅速出動;當遇到緊急情況時,她又能立即穿上防護服直奔現場…
新冠無情,人間有愛,這群平凡的鏗鏘玫瑰不是“仙女”,但更勝“仙女”,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她們驕傲地向世人展示著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