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個深圳人中就有一個“老板”,一號改革工程如何服務?
南方網2020年3月12日訊 想要成為一名“老板”,需要怎么做?在深圳,你只需要登錄一個平臺、填報一次信息。一天內,一套免費的企業公章和稅控設備就能全搞掂。
截至2019年,這座城市累計共有商事主體327.8萬戶,私營經濟主體占比高達97.8%。平均每4個深圳人中,就有一個企業“老板”,創業密度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越來越多的“深圳老板”背后,是正在奮力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深圳對國際一流法制化營商環境的不斷探索與追尋。日前,為持續推進這項“一號改革工程”,深圳在14個重點領域列出了210件“任務清單”。
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和最佳實踐
3月11日,一條名為“深圳將開展個人破產制度試點”的“硬新聞”登上微博熱搜。
這條熱搜,關注的正是《深圳市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清單》中提出的,“爭取國家授權深圳進行個人破產制度試點”。
翻開這份重點任務清單,涉及商事登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市政設施接入服務、不動產登記、企業融資、納稅服務、跨境貿易、法治保障、公共資源交易、勞動力市場監管、政務服務、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市場監管、包容普惠創新等14個重點領域,共提出210項改革舉措,可謂“干貨滿滿”。
以商事登記為例,深圳實現申領發票和稅控設備、員工社保登記等業務即時辦結,壓縮企業開辦至1天;為新開辦企業免費提供公章和稅控設備,實現企業開辦“零費用”。
破解企業融資難題,深圳將加強金融科技應用創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完善深圳市創業創新金融服務平臺功能,2020年底實現平臺融資200億元。
強化政務服務,深圳大力推進“網上辦”“指尖辦”和“一站辦”“一窗辦”“一次辦”,將政務服務事項平均跑動次數壓縮到0.3次以下。擴大“秒批”范圍,再推出100項秒批事項,“能秒則秒”。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改革方向,堅持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重點任務清單旨在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和最佳實踐,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攻堅。
深圳營商環境居全國前列
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是深圳等特大城市的光榮使命。深圳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持續認真抓好這一重要政治任務。
深圳市委、市政府將優化營商環境列為“一號改革工程”,舉全市之力陸續推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重大改革舉措,解決了一批企業和市民關心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實現了3個“明顯提升”。
一是全面優化流程環節,辦事效率和便利度明顯提升;二是全面服務惠企惠民,市場主體感受度明顯提升;三是全面增強法治水平,公平透明可預期性明顯提升。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為深圳積極應對經濟下行風險、保持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和良好支撐。
企業沒有事,政府不插手;企業有好事,政府不伸手;企業有難事,政府不放手。深圳著力構建新型親清政商關系,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競爭,成為國內市場干預最少、營商環境最優、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
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發布的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中,深圳位居第一;《2019中國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報告》最受民營企業認可的國內十大城市排名,深圳位列第二;在國務院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開展的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深圳排名全國前列。
為推進改革制定“工作手冊”和“操作指引”
營商環境看平時,更看戰時。進入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對人民群眾生活和企業生產經營造成前所未有沖擊。
深圳第一時間研判疫情對企業的影響,迅速制定了一批有針對性、可操作、可持續的措施,出臺惠企16條,促進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目前,“16條”中涉及資金支持的事項已基本落地執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達97.06%。
深圳發布《深圳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
幫助企業共度難關、共克時艱,是疫情大考來臨時,深圳必須擔起的責任。為企業營造更好更優的營商環境,推動企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更是深圳長期奮斗的目標和使命。
面對疫情大考,特區當有特別之為。聚焦市場主體關切,順應人民群眾期待,堅持“先行示范”標準,瞄準“國際一流、國內最優”,刀刃向內、自我加壓,“精準式、點穴式”制定重點任務清單,將營商環境改革推向縱深,既是深圳因應實際紓解企業現實困難、幫助企業積極應對疫情沖擊的重要舉措,也是為“雙區”建設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支撐的必然選擇。
一份重點任務清單,既是“軍令狀”和“承諾書”,也是推進改革的“工作手冊”和“操作指引”。盡快建立起高質高效的運行協調機制和咨詢監督機制,確保政策落實到企業,是“一號改革工程”的題中應有之義。
面對“深圳老板”和廣大市民,即將迎來特區建立40周年生日的深圳,將用一個更好更優的營商環境,把經濟特區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為先行示范區的體制機制探索提供強大支撐。
【記者】張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