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期間,深圳通過放寬申請條件、簡化申請流程、壓縮審核時限,共為15萬余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5.54億元,惠及員工568萬人,返還1784家困難企業失業保險費14.13億元,惠及員工48.9萬人。發放企業數、發放金額、發放速度走在廣東省前列。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令許多企業的生產經營陷入困境。此前,著名餐飲企業西貝莜面村的董事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正常情況下一個月應該有七八個億的營收,但疫情發生后收入幾乎為零,兩萬多員工無法正常上崗,進項沒了,還得支出,人工、房租都得支付……西貝莜面村算是實力相對雄厚的企業,在疫情的沖擊之下,一些中小微企業的日子更加難熬。
這些天,一些感人的戰疫故事也讓人倍感溫暖。比如抗疫阻擊戰打響后,深圳很多超市的員工放棄了休假,堅守崗位,忙得連吃飯都顧不上。因為人手不足,很多超市員工原有的工作一點沒少,還得身兼接線員、溝通客服、采購員、派送員……疫情發生后,有企業員工給老板寫聯名信,并摁上了手印,表示愿意在疫情期間不領工資,無償為公司工作,但老板堅決不同意,親手撕掉了聯名信……企業與員工之間,除了需要遵從市場邏輯和契約精神,亦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疫情出現后,深圳迅速推出“暖企16條”,盡量擴大覆蓋面,全力減輕企業和個人的剛性支出壓力,尤其支持中小微企業在特殊時期盡量輕裝上陣,保持深圳的經濟活力。16條惠企政策涵蓋了房租、用電、稅收等多個關鍵方面,力度之大,超出了許多人的想象。
企業經營遇到困難,員工的日子也不會好過。事實上,戰疫期間,很多企業員工的收入銳減,很多崗位上的員工出現人心不穩的情況,在這個時候,發放穩崗補貼必要且及時。
城市發展的核心是人,企業也一樣。員工人心不穩,企業就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某種意義上,穩崗補貼也是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舉措之一,但其意義卻不僅限于此。
深圳因人才而興、因人才而盛,一直把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作為城市核心戰略。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能看出一座城市對于人才的關注和重視。穩崗補貼落實到個人身上或許未必那么豐厚,但它代表著深圳的價值取向和對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