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廣大中小微企業用好用足政策紅利、盡快復工復產、增強中小微企業發展信心、進一步推進深圳市經濟的穩步健康發展。3月18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聯合深圳發布廳舉辦了主題為“推進惠企16條、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深圳戰“疫”在線發布會。發布會上,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局長賈長勝再次解讀了近期發布的“深圳惠企16條”中惠及中小微企業的相關政策,人力資源保障局、住房建設局、國資委、地方金融監管局、深圳市稅務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賈長勝介紹,經有關部門初步測算,“惠企16條”通過減免、補貼、緩繳等各種方式可為企業直接減負超600億元,其中,財政直接拿出100多億元,用于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各類項目。
據了解,深圳市委市政府歷來關心和重視廣大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疫情期間,為突出紓解中小微企業困難,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由發改委牽頭,全市各職能部門協作配合,迅速出臺了《深圳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深圳惠企16條”)。從強化疫情防控、降低企業成本、加大融資支持、解決用工問題、加強出口服務等5大方面提出16條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為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創造良好條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隨著“惠企16條”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尤其是涉及財政資金支持的29項措施全部落地執行后,深圳市的企業復工復產開始進入快車道。截至3月10日,全市累計復工企業約27.03萬家,累計復工人數約544.95萬人,企業復工率83.87%、復產率為89.61%。其中,292家上市公司已全部復工,復工率100%,員工返崗率74.1%。89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全面復工復產,員工返崗率79.05%。然而,相比大企業,中小微企業普遍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復工復產仍然面臨不少困難,為此,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在積極采取幫扶措施,推動中小微企業全面復工復產。
下一步,深圳將加快推進惠企政策落地見效,重點針對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資金困難、成本負擔重、招工難、用工難等痛點、難點和堵點問題,把深圳“惠企16條”和各區各部門因地制宜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一條一條落到實處。同時,深圳還在抓緊研究出臺新一輪惠企政策,更加注重政策支持的前瞻性、精準性和靈活性,積極拓寬招工渠道、大力降低企業成本,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推動全產業鏈協同運行,讓政策措施跑在企業困難前面,努力把疫情的沖擊影響降到最低。
具體解讀
六大部門攜手、聚焦五大痛點領域,全方位助力中小微企業
在“推進惠企16條、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深圳戰“疫”發布會上,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攜手人力資源保障局、住房建設局、國資委、地方金融監管局和深圳市稅務局共6大部門,從加大融資支持、降低企業成本、破解用工難、保障物資需求,以及優化政府服務等5大中小微企業普遍關心的痛點領域,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讀。同時,多部門也在現場呼吁,深圳廣大中小微企業應盡快用好“深圳惠企16條”的相關政策,盡早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各項困難。
難點一:融資難、融資貴
多管齊下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融資需求一直是困擾廣大中小微企業的頑癥,“惠企16條”專門出臺了多項舉措用于解決和緩解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為此,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二級巡視員肖志家表示,“惠企16條”中有四條專門涉及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融資繁的問題,具體措施多、內容豐富、力度大。
據介紹,“惠企16條”首先充分利用了央行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和支小再貸款以及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市分行貸款專項,用于重點支持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重點行業的小微企業。目前,深圳市已向省廳上報重點企業164家,其中79家納入工信部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截至目前,已有66家企業獲得授信,授信余額466.01億元;36家企業獲得優惠利率貸款62筆,金額16.06億元,利率2.39%(財政貼息后企業實際融資成本1.20%);5家企業獲得國開行復工復產專項貸款授信6.25億元,已發放3.5億元。
其次,政策利用了平穩發展基金,緩解中小企業短期流動性困難。深圳市民營企業平穩發展基金擴大支持范圍,對因疫情造成資金周轉困難的優質中小企業,提供短期流動性資金支持,并實行利率優惠。截至3月17日,高新投和擔保集團累計收到283家企業的資金申請;累計決策為22家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累計決策金額45470萬元;已向3家中小企業發放支持資金,累計放款金額7000萬元。
三是加大了風險補償力度,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提高貸款額度。將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的受益范圍擴大至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對各商業銀行2020年2月1日至6月30日新增貸款(展期視同新增)的風險損失補償比例上限由50%提高到80%。政策的普惠性更加凸顯,通過加大補償力度,極大地降低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風險,進一步調動銀行放貸積極性。據初步測算,在擴大受益范圍和提高補償比例上限后,撬動銀行機構對我市中小微企業新增20%以上的貸款額度,今年補償金額將超過10億元。
四是實施普惠貸款貼息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市政府劃撥10%的市級產業專項資金(約34億元)重點用于貸款貼息,對于疫情防控期內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新增貸款(展期視同新增),按實際支付利息的50%給予總額最高100萬元的貼息支持,貼息期限最長6個月。貼息通過銀行機構統一申報,不需要企業主動申請。此次貼息措施,力度最大、覆蓋面最廣、獲得最便利。預計將惠及近20萬戶中小微企業(包括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覆蓋新增貸款總規模達2000億元左右。貼息后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將降至3%左右。
此外,肖志家介紹,深圳目前為止已為15家企業發行了超過120億元的債券,其平均成本只有2.6%。
難點二:降低成本
可減輕中小微企業各項成本超300億元
“惠企16條”通過多措并舉的方式共減輕中小微企業各項成本(社保、醫保)超過300億元,力度大、見效快、覆蓋面廣。它包括:免除入駐市屬、區屬國企在深物業的非國有企業、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和個體工商戶2個月房租,合計12.5億元。同時,倡議、鼓勵駐深國企參照深圳市屬國企做法,對入駐深國企物業的非國有企業、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和個體工商戶適當減免租金。對此,深圳市國資委副主任葉新明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國資委重點采取了“減租”、“紓困”、“創新金融服務”三大舉措,共惠及商事主體2.45萬家,并聯合各區向全市1043家股份合作公司發出減租倡議,合計減租7億多元。
其次,政策還免征全市企業3個月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合計17.8億元;減征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企業6個月的城鎮污水處理費,合計4.2億元。免除全市工商企業2月份當月繳交兩部制電費中的基本電費,合計5億元;同時,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對一般工商業及其它電價、大工業電價2-6月電費給予95折優惠。
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總審計師李顯著透露:目前,免征房地產稅和延期繳稅兩項政策成效顯著。其中,減免一到三月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預計可以減免18億元,惠及納稅人共計4.53萬戶;在延期申報方面,深圳市稅務局已為20582戶企業辦理了延期申報;延期繳納稅款方面,已為3000多戶企業辦理了延期繳納稅款,涉及稅款接近17億元。
除此之外,惠企16條還提出減免深圳市中小微企業2—6月間養老、工傷和失業保險的單位繳費部分,預計減免約198億元;減半征收我市企業2-6月基本醫療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免征地方補充醫療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惠及我市所有參保企業70余萬家,預計減免醫保費90億元。
對此,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谷云宏對社保減免總結了七個關鍵字:“免”“延”“緩”“降”“保”“返”“補”。其中涉及減免企業各項成本的關鍵詞有四個,分別是“免”、“延”“緩”“降”。谷云宏說,“免”是對全市中小微企業以及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免征2020年2-6月的基本養老、地方補充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單位繳費部分。據測算,免征規模近190億元。
“延”是享受減免政策后,企業仍無力為職工繳納社保費的,可以向社保部門報備延期繳納,在疫情解除后三個月內完成補繳。
“緩”是因受疫情影響生產出現嚴重困難的企業,還可按社會保險法及其實施規定申請緩繳社保費,緩繳期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最遲不超過2020年12月。
“降”:一是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失業保險費率政策,有效期至2021年4月30日;二是我市工傷保險浮動費率現行政策繼續執行,其中2020年3月起至6月按照工傷保險浮動費率政策應當上浮費率檔次的企業,暫按其所屬行業基準費率繳納工傷保險費;三是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深圳市失業保險浮動費率繼續執行,符合條件實行浮動費率的用人單位按下調后的費率繳費。
難點三:用工、招工難
多策并用破解中小微企業招工難、用工難
中小微企業招工、用工一直是難題,深圳在解決此方面問題時也是多策并用。
一是加大企業職工技能培訓補貼力度,對2020年內需要組織職工參加技能職業培訓的企業,適崗培訓補貼由每人最高900元提高至1500元,技能提升培訓補貼由每人1400元提高到2000元。截至3月13日,已有1173家企業提交培訓計劃,計劃培訓190139人。
二是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對不裁員或少裁員已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的50%失業保險費,目前已返還企業失業保險費合計5.55億元;對生產經營困難且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參保企業,返還其職工上年度繳納的25%社會保險費,目前已返還社會保險費合計14.13億元;對職工因疫情接受治療或被醫學觀察隔離期間企業支付的工資待遇,按照不超過其基本養老保險費繳納基數的50%補貼企業,目前已收到35家企業申請。
據悉,此項適用于谷云宏總結的關鍵詞——“返”。谷云宏介紹,在返還失業保險費的50%的措施中,預計返還的資金約為10.8億元,惠及職工超過800萬人。而在返還社會保險費的25%的措施中,預計返還的資金約46.8億元,惠及職工超過170萬人。此外,在關鍵詞“補”的方面,深圳提高了技能培訓補貼標準,適崗培訓補貼由以前的最高900/人提高到1500元/人,技能提升培訓補貼由平均1400元/人次提高到2000元/人次。預計全年培訓15萬人,補貼資金2.5億元。
三是深圳還組織實施省級勞務協作,與湖南等勞務大省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務工返崗的組織協調、人員協查、信息溝通等工作,實現務工人員盡快安全有序返崗就業。同時,采取集中包機包車等措施幫助企業員工安全返工,緩解用工壓力。據統計,深圳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累計完成27趟專列、51部專車、1趟飛機的接站工作,共接回務工人員近7000人。接下來,深圳市還將組織人力資源部門到疫情輕微地區及當地技能類院校,幫助企業招工。
難點四:物資需求
免費發放600萬只口罩、資助設備金額最高2000萬元
據介紹,在支持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方面,“惠企16條”提出,加快審批生產防控疫情所需物資的新項目,優先配置用地用水用電等資源型指標。鼓勵生產防疫物資的企業擴大技術改造投資,2020年2月1日—3月31日購買的設備,最高可以資助設備投資的50%,最高達2000萬元。
措施還規定,疫情防控期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深圳市區兩級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疫情防控貨物、工程和服務的,由采購單位自行采購,采購進口物資無需審批。同時,加強防疫物資的采購供應保障,設立進口防控物資快速通關專用窗口。
在此方面,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一級調研員朱文芳透露,各區政府對轄區內的物業服務企業的疫情防控服務,按照在管面積每平方米0.5元的標準實施兩個月的財政補助。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全面鋪開,截止到3月18日9點,深圳市已有2585家物業服務企業共6371個項目提交了申請,金額約3.8億元,其中2.82億已經通過了社區的初審,2.14億元已通過街道復審,不少的企業已經領到政府的補貼。
據了解,“惠企16條”出臺后,深圳市住建局會同市財政局迅速制定落地政策,聯合印發了《深圳市物業服務企業疫情防控服務財政補貼工作指引》,明確了財政補助的對象、條件、標準、申請途徑和流程。市住建局還組織專班人馬開發了疫情防控補貼網上辦理系統,2月20日已經正式上線,物業企業申請和各層級工作人員審核全部事項可以在手機上辦理,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補貼申請和審核效率。
此外,值得提出的是,繼市民個人口罩預約抽簽免費發放之后,口罩預約對深圳市中小微企業開放,3月3日起,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通過“搖號抽簽”方式每兩天向中簽企業免費發放100萬只口罩。每次每家中簽企業可免費領取100只口罩,不收取任何費用(包括快遞費),全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截至目前,共收到預約成功企業超過21萬家,累計給6萬家中簽的中小微企業免費發放600萬只口罩。
難點五:審批流程
多部門聯動優化政府服務
賈長勝在會上指出,“惠企16條”還充分運用了信息化手段,采用線上申請,簡化申報流程,方便企業辦事,讓企業少跑動、零跑動。
例如,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不用企業申請,由銀行機構統一申報,市財政將應補貼資金撥付給支持對象賬戶,全程不用增加任何企業負擔;疫情期間企業可以自動享受階段性稅費減免政策,不用再去申請;平穩基金申請、穩崗補貼、培訓補貼等企業申請的補貼措施已經采用線上辦理,最大限度方便企業辦事。
積極搭建企業訴求反應平臺。為及時幫助中小企業協調解決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通過深度整合原有的平臺資源,開通線上“深i企”企業精準服務平臺,打通與省“粵商通”APP信息互聯互通,集企業反映訴求、政府快速響應、企業隨時掌握反饋進度于一體,平臺上線24小時即收集企業訴求超過500條,用戶瀏覽量突破5萬人次。截至3月16日,平臺累計訪問次數73萬次,已收到來自1862家企業的訴求2558件,辦結2443件,辦結率96%。
此外,為方便企業及時查詢和享受抗疫惠企政策紅利,深圳還開通“深i企-抗疫惠企政策精準辦”平臺,實現了抗疫惠企政策一站匯聚、精準查詢、在線辦理,讓企業更全面、更簡單地精準查詢到我市及各區出臺的惠企政策。需要企業申請的政策,可以直接在線申請,不需企業申請的均給予明確指引,真正讓惠企政策“找得到、看得懂、辦得了”。(作者:周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