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深圳要聞>

深圳戰疫中最可愛的人

條評論立即評論

深圳戰疫中最可愛的人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歲月靜好的日子里,他們平凡如你我;危難時刻的逆行中,他們是照亮前路的英雄。

深圳首支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武漢一個多月來,不負使命和擔當,以專業敬業、創新攻堅贏得當地群眾稱贊。今天,13名隊員將隨廣東第十一批醫療隊返粵。圖為隊員昨日在駐地酒店大門前合影。  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何龍 唐光明 攝

原標題:深圳戰疫中最可愛的人

——深圳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全線出擊全力奮戰綜述13

歲月靜好的日子里,他們平凡如你我;危難時刻的逆行中,他們是照亮前路的英雄。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你們真正做到了救死扶傷、大愛無疆。你們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黨和人民感謝你們!”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深情點贊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稱贊他們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在深圳戰疫中,這群“最可愛的人”沖鋒在前,日夜奮戰,舍生忘死,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為市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構筑了一道堅固防護網。

臨危不懼,用逆行堅守責任擔當使命

臨危不懼、義無反顧。

面對突發的兇猛疫情,他們用逆行詮釋著責任和擔當。

深圳發現首個新冠肺炎病例之后,作為華南地區唯一的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曾先后承擔過SARS、H7N9流感等傳染病救治工作的市第三人民醫院再次披甲上陣,被指定為確診病例定點救治醫院。

1月17日,在人人盼望著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憧憬著與家人的團聚和出行計劃時,市三院發布了《致全體員工書》,宣布全體人員取消休假,隨時待命。全院1600名員工全部到崗,無一缺席。

連續幾年春節的加班工作,感染二科主任袁靜好幾年沒有和家人一起過個團圓年了。答應女兒考上大學就去旅游,卻一拖就是兩年。1月14日,她終于和家人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旅程。可是第二天,得知疫情發生,她寫下旅游團“脫團”保證書,買了機票馬上回國,“我要趕快回到崗位上,那里有很多工作等著我。”

P3實驗室助理研究員楊揚撥通了重慶老家的電話,取消了籌備已久的婚禮;肺病二科醫生陳濤和他的妻子消化內科護士何小琴,雙雙主動請戰支援發熱門診和感染三科,年幼的孩子生病時,夫婦倆同時在值夜班……

1600名員工,是1600個關乎責任使命的故事。

疫情如軍令,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不僅在定點醫院,深圳的各大醫院發熱門診、疾控、急救、社康、家庭醫生……各個防控關鍵環節的醫務人員迅速集結。一張張招募一線沖鋒隊員的招募書瞬間報滿,一封封按著紅手印的“請戰書”源源不斷交上來。在龍華區人民醫院內一科10名醫務人員的請愿書上,“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話語令人動容。

深圳派出支援湖北戰疫的五支醫療隊“77人戰斗小組”,更是逆行者中的“尖刀排”。

“我快回來了,和支援隊一起。”2月9日,深圳13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首支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武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重癥醫學科主管護師陳文靜在電話中告訴身在武漢的表妹,急迫地奔赴“前線”。

“抗擊疫情,全力以赴!深圳出征,使命必達!”2月份以來,深圳先后派出5批77名隊員出征湖北,他們斗志昂揚、精神飽滿,充滿必勝決心。

在武漢市東西湖方艙醫院、雷神山醫院,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荊州市監利縣人民醫院、監利縣中醫院,處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無論是進駐當地最急需的重癥醫學科、呼吸內科、感染科,還是護理、院感,從救治患者到幫助患者提高身體抵抗力,從精心護理到遠程專家會診,從病區規劃設計到重癥監區建設,從患者心情安撫到心理康復,他們以專業敬業、創新攻堅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贊。

性命相托,在火線踐行初心救助生命

敬佑生命、甘于奉獻。

戰疫火線上,他們用行動詮釋新時代的職業精神。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64歲的深圳重癥醫學主委馮永文掛帥深圳重癥醫學專家組。在他的帶領下,一支由15名主任醫師、教授及8名主治醫師組成的ICU專家團隊,大年初一緊急進駐市三院,在隔離病區夜以繼日地工作了一個多月,“一直在‘啃’這塊‘最硬的骨頭’。”這些全深圳重癥科“最硬的鱗”,和其他醫務人員一起,組成了市三院的ICU重癥救治“最強戰隊”,成為守護生命的“定海神針”。

這幾天,剛剛換防下來的馮永文并沒有休息,在隔離點的酒店房間里,他常常半夜還在跟市三院ICU通過電話會診危重癥患者,“雖然人輪休離開了,但是患者的治療不能停擺。只要找我,隨時在線。”

大年初二,深圳羅湖人民醫院重癥科負責人彭綿接到通知,馳援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到達市三院時,幾乎每天都有需要插管上呼吸機的患者,每天都有新收進來的危重癥患者,醫生們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沒有休息日,每天都有大會診、大討論。一個危重患者,會有一個治療小組對接。最緊張時段,每一個危重患者身邊,都有一個重癥科專家24小時值守……患者最多、壓力最大的時期,深圳的重癥醫學科不負厚望,成功把艱巨的任務頂下來了。

市三院耳鼻喉科主任張迪經常要面對病毒載量極高的危重癥患者,要搶救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切開氣管插管。這是一項風險系數極高的手術,醫生的感染幾率也很高。手術中,頭套上的水蒸汽會阻礙他的視野,4層手套讓他的手指觸感下降。在視覺與觸覺都不如往常敏感的情況下,每一次操作,幾乎都全憑經驗來完成。而這樣的高難度氣切,張迪與他帶領的團隊經常要連續多天實施……

市三醫院這個晝夜不眠的戰疫“主戰場”上,最多曾收治了400多新冠肺炎患者,重癥患者也最多,最高峰時,重癥35例、危重癥13例。在難以想象的工作壓力和工作負荷下,上千名醫務人員堅守陣地,最近距離迎戰病毒,通過“一人一組一策”,全力救治危重、重癥患者。

救死扶傷,不辭艱辛。

據初步統計,深圳全市有近3萬名醫務人員奮戰在戰疫一線,為湖北和深圳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3月17日24時,深圳累計報告的425例確診病例中,已有403例治愈出院,治愈率接近95%,危重、重癥病例已經下降至各1例。

用行動兌現莊重誓言。正是這群白衣戰士,為患者重新點亮了生命之光。

護理人文,以溫情化解苦痛撫慰心靈

關懷人性、撫慰心靈。

難熬的救治期間,他們用愛和溫情彰顯醫者仁心。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很多醫者的座右銘。

幫助患者化解痛苦、戰勝疾病,靠的不僅是精湛的醫術,還有情緒疏導、心理慰藉。

早期,對于新冠肺炎這一未知疾病的恐慌,幾乎籠罩著每一位患者。“我還有沒有救?”每天,都有患者向市三院護理部主任操靜提問。在市三院隔離病區,一項針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問卷顯示,有超過58%的患者,出現中度以上焦慮。

2月1日,來自全市12家市屬公立醫院的骨干護理支援團隊進駐市三院感染病區,其中,就有康寧醫院的5位心理醫學專家。

“平復患者的情緒,成為治療的關鍵。”操靜說,一線護理人員是患者每天最常接觸的人,為患者解決問題,疏解負面情緒,成為患者的“心理治療師”,是醫院對每位護理人員的要求。

“我們提出了‘護理人文’的概念,盡可能地將同等程度病情的一家人,都調整到一個病區,或者一個病房住院,讓他們相互支撐,相互打氣。”這樣的舉措,說起來容易,但具體操作起來,無論調度還是消毒,無疑都增加了很多工作。“但為了患者,我們執行了下來,對于患者的身體治療,起到了很積極的促進作用。”

29歲的劉碩是市三院ICU的一名男護士,對患者卻特別體貼。69歲的危重癥患者吳老伯是劉碩“一對一”護理對象,由于一度垂危,年邁的他一度十分悲觀。劉碩默默當起了“心理輔導員”,每天抽出時間陪吳老伯談天說地,變著法子不斷鼓勵……漸漸地,吳老伯臉上重新有了笑容,晚上睡得踏實了,病情一步步好轉。“看到吳老伯一點點康復,最讓我開心。”劉碩說。

戰疫期間,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2月24日,深圳派出的一支特別醫療小組——來自市康寧醫院的首支“心理”醫療小分隊,與廣東省精神衛生專業的同行一道,為武漢前線送去心理撫慰的“強心劑”。與此同時,深圳設計制作的配有醫務人員安心音頻書、安心問候卡、安心手冊等物品的“安心寶盒”也送達湖北前線,讓一線醫務人員和患者感受到來自深圳的溫暖。

當醫務人員在疫情的戰場上與病毒較量時,深圳也用自己的方式向他們表達著愛與敬意——

3月2日晚開始,整整一周,深圳在城市地標、商業中心、機場地鐵等人流密集區域,點亮400多塊電子屏,向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向戰疫中所有“最可愛的人”,傳遞敬意、表達感謝。

“面對疫情,他們沒有退縮,并不是他們不害怕,也不是他們了無牽掛,實在是心中的大愛、對職業本身熱愛的精神支撐著他們。這種救死扶傷、無私忘我、敬佑生命、甘于奉獻的精神,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寶貴精神財富。”深圳市衛生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克勤說。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崔霞 肖意 林捷興 甘霖 陳曉薇 綦偉 陳小慧 陳雯莉)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施冰冰]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日本亚洲精品视频 | 色妞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黄a∨免费无毒网站 | 亚洲激情在线中文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每日更新 | 中文有码亚洲综合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