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系列評論之三十九
深網評論員濟愚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3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的講稿被記者拍下,照片顯示,稿件中的“新冠病毒”一詞被劃掉,改為了手寫的“中國病毒”。這已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公開稱呼“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3月16日,美國股市再次遭遇“黑色星期一”,特朗普發布推文稱美國諸多行業發展受挫是因為“中國病毒”。這一言論遭到美國有識之士、中國外交部、國內外大量網友以及知名人士等多方回懟,其中網友稱該說法為“美國病毒”的評論成為熱搜。
在世界衛生組織為“新冠病毒”命名COVID-19、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為“新冠病毒”命名SARS-CoV-2之后,以特朗普為代表的美國政客緣何放棄以上科學命名,直呼“中國病毒”?其一,在“新冠病毒”成為全球流行病之際,美國政客再次將其與中國掛鉤,是美國總統有意識地將輿論引向種族主義和排外主義的深淵,是處心積慮的種族歧視;其二,因貿易戰和“新冠病毒”帶來的連鎖反應,全球經濟出現動蕩,美股多次熔斷,特朗普為了轉嫁國民指責,急切將“罪名”推到中國的頭上。希拉里·克林頓在社交媒體上回擊特朗普所謂“中國病毒”的言論稱“總統……轉移人們注意力,(掩蓋)他未能及早認真對待新冠病毒、未能廣泛提供檢測、未能為美國應對危機做好充分準備。”;其三,罔顧科學常識和國際共識,基于一己私利,對中國與其他國家施行雙重標準的“政治病毒”,在美國政界流毒已久。“中國病毒”的提法,昭示了感染“政治病毒”的政客們既無常識,又無良知;既無合作理念、又違人類道德的嘴臉。
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疾病與地域污名化由來已久。歷史上,因為草率地將疾病與爆發地聯系,讓許多遭遇疫情的國家和地區在瘟疫平息之后,又遭遇了“次生災害”。如“西班牙大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征”、禽流感等。因此,對病毒和疾病的命名,不僅彰顯了對科學的尊重,也是對爆發國家、地區和其人民的尊重。為了避免由于錯誤地名帶來的不良影響,2015年世衛組織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商定之后,調整了病毒命名的規則,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給國家、經濟和人民帶來的不必要的負面影響。新發疾病命名應避免地理方位、人名、動物或食物種群、涉及到人口、文化、工業或職業,以及可煽動過度恐慌的術語。
病毒的源頭和疫情發生地并不是一回事,沒有證據證明發生地就是源頭。關于新冠病毒的起源地,應該交給科學家去研究,而不是讓政客去分析。當前,病毒到底出自何處尚無定論,一些美國政客忽略權威組織的慎重命名,轉而為病毒貼上中國和武漢的標簽,其心居心叵測。“新冠病毒”不是“亞洲病毒”更不是“中國病毒”,是應全人類一起對抗的病毒;我們的敵人既不是感染人群,更不是爆發地人民,而應該是病毒本身。被一己私利蒙蔽了雙眼的美國政客自是充耳不聞,肆意煽動對立與仇恨,種種言行已突破公眾對政治家的認知底線。經過數次交鋒,美國民眾或許已認識到這些言行包藏的隱患。為此,有美國網友大聲疾呼:“病毒在哪里爆發并不重要。它已經來了。它無處不在。它不會區別對待美國人或他國人,它不在乎。我們已經沒時間糾結于排外主義,我們有一個流行病需要去面對。醒來吧!”
中國的疫情防控已持續向好,但全球疫情態勢正日益緊張。中國為防疫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得出一套可以施行的防控方案。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無論哪個國家,都不能為了一己之力以鄰為壑、推卸責任。此時此刻,面對相當嚴重的一次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同為大國的中美兩國本應挑起重擔,建立信任、暢通信息渠道,呼吁國際社會同心同力并以身作則,打破謠言與偏見才是人間正道。傳染病是由自然界中的病原體引起,是全人類的健康公敵,全球應當團結起來攜手應對。
相關報道:
特朗普發推妄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 美國網友回懟:你才是美國病毒!
往期內容:
深網觀察 第110期|深圳開展“售后服務” 為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疏通經絡
深網觀察 第109期|用“烹小鮮”的匠心 提升基層治理“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