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將自己的就餐經歷發在微博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3月23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夢婷 林玟珊 葉梅 )隨著疫情風險逐步降低,深圳的餐飲業逐漸復蘇,部分餐飲企業恢復了堂食,消費者入店前皆須測量體溫及實名登記。但除了姓名、電話、證件號碼,還要上傳照片,這樣的登記內容是否侵犯了消費者隱私?近日,有網友向深圳新聞網記者反映,自己在一知名品牌連鎖餐飲店就餐時遭遇了上述的經歷。該網友質疑,商家疑似自行設計二維碼,假借防疫之名過度收集客戶信息。日前,記者就此事進行了調查。
20日晚上,王先生在餐廳掃碼后出現的“網站不完全可信”的提醒。
餐廳掃碼出現“網站不完全可信”提醒
據了解,20日晚,網友王先生和朋友前往該餐廳吃飯,餐廳工作人員要求其掃描二維碼并錄入個人信息,表示該流程系商場要求。但王先生表示,需要掃的二維碼并不是深圳統一公布的二維碼,而是疑似為餐廳自行設計的二維碼——不僅需要填寫個人姓名、電話號碼、證件號碼,還要上傳照片。并且,掃碼后頁面彈出了“網站不完全可信”的提醒,讓王先生產生了質疑。
“為什么不能使用統一的’i深圳’等官方平臺登記信息呢?”王先生對于在自己不了解的網頁填寫諸多私人信息感到擔憂。他表示,現場工作人員除了展示二維碼,也沒有任何關于這個二維碼的聲明。“我認為餐廳是借著防疫的名義,過度收集客戶信息”。
而后,王先生將自己的的就餐經歷發在微博上并@餐廳,希望得到合理解釋。該餐廳回應稱,因疫情接近尾聲,現餐飲恢復堂食,也是存在非常高的風險,為了顧客就餐安全,餐廳嚴格按照派出所街道辦的要求,對進入門店客人掃碼登記。
目前該餐廳進行顧客信息登記的二維碼已被替換成深圳統一公布的平臺。
餐廳二維碼已更換為官方平臺
記者就這一問題與餐廳核實,得到的表述則與微博上不同。餐廳工作人員表示二維碼是其餐廳所在商場統一發放的,而被問到是否為所在街道辦統一發放,工作人員則表示不確定。
記者隨即致電商場工作人員,了解到,商場方面并未統一給餐廳發放收集顧客信息的二維碼,一般是餐廳自己負責統計餐廳來往客人的信息。
針對餐廳如何規范登記顧客信息,記者了解到,2月26日,深圳市發布《餐飲服務業新冠肺炎防控及復工復產工作指引》,指導餐飲行業逐步恢復堂食服務。在該《指引》中,規定餐飲經營單位應建立用餐人員可追溯制度,每桌至少要求一名就餐客人出示身份證明,或通過采取登記其“i深圳”APP登記信息及聯系方式以備查驗跟蹤。做好用餐臺賬,對每一桌客人相關信息、用餐時間、消毒記錄等做好登記,以備查驗、跟蹤。
23日,記者前往該餐廳,并未發現網友所反映出現的二維碼,目前進行顧客信息登記的平臺已被替換成深圳統一公布的“i深圳”app二維碼。
走訪未發現涉及身份證及照片等信息登記情況
那么其他知名品牌餐飲店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訪了印力中心、華強北九方等多家商場發現,包括湊湊、吉野家、元氣壽司、太二、太興、千味涮、拾味館在內的餐廳,用餐者在門口都需要進行姓名、電話、用餐人數、體溫等信息的紙質化登記;撒椒則需要在門口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號使用無紙化填寫,不過填寫的信息也是姓名、電話、戶籍、用餐人數等,并未出現涉及身份證及照片信息。
律師:未授權的采集主體,公民可拒填個人信息
這類情況是否屬于信息過度收集,市民遇到類似情況如何保障自己的隱私和權益?
記者就此采訪了廣東丹柱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偉。她表示,此次疫情發生后,進辦公樓、餐廳、旅游場所等公眾場所都需要掃碼登記或者出示個人信息,但像被投訴餐廳一樣自己設置二維碼的,若未經有權機構的授權及被收集個人信息的個人同意,則可能涉嫌非法采集公民個人信息。
“疫情期間,為保障用餐顧客的安全,商場餐廳進行信息收集的舉措沒有問題,市民也理當進行配合,但是信息收集的過程需要保護好顧客隱私,不可過度”,張偉表示。
她表示,目前疫情期間具有法定強制收集權限的機構主要有三大類: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街道、鄉鎮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制定防疫應急預案中明確的信息收集主體。收集個人信息的范圍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學調查方案》中對不同人群的分類為準。
張偉建議,出入公眾場合掃碼填寫個人信息時,須仔細甄別信息采集主體,若是法定的信息采集主體,為配合國家對疫情的控制,建議如實填寫申報;若非法定主體,則有權要求對方出示授權采集公民信息的相關文件,若屬于未授權的采集主體,則公民可以拒絕填寫個人信息,并向有關主管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