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本報記者梳理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傳言
這十大傳言 全都是假的
深圳商報2020年4月7日訊 近期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謠言仍然不少,這些謠言歪曲事實,引起受眾恐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本報記者結合熱點分析,梳理近期疫情謠言TOP10榜單,并根據業內專家觀點,科普背后的事實真相。
傳言1
羥氯喹+阿奇霉素是特效藥
真相:鐘南山院士認為,羥氯喹+阿奇霉素目前只在法國做了二十幾例的病例,病例太少,從理論以及從實踐上還需更多時間觀察。現在不太適合在結果出來以前,就把它推廣使用。
傳言2
無癥狀感染者會造成“二次疫情”
真相:寧波疾控中心近日研究發現,從個體水平來看,無癥狀感染者的傳播效率約相當于確診病例的三分之一;從群體水平來看,由無癥狀感染者傳播的病例占總發病人數構成比只有4.4%。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以目前嚴控措施,及時發現并控制無癥狀感染者,由無癥狀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
傳言3
新冠肺炎后遺癥拖累后半生
真相:鐘南山院士表示,根據既往SARS患者的治療經驗來看,康復者肺功能會有些影響,有肺的纖維化,但是相當多的患者經過半年,最多不過一年,就會康復,不產生永久性的纖維化。現在談有很嚴重的后遺癥,為時太早。
傳言4
新冠病毒感染者需長期服藥
真相: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侯金林認為,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不能形成慢性感染,所以無需終身服藥。因為新冠病毒感染是個急性感染過程,患者通常感染病毒量較少,若自身抵抗力較強,通常14天內可清除病毒。
傳言5
健康人可以注射“特免血漿”預防病毒
真相:免疫學專家認為,“特免血漿”對部分危重癥患者有治療效果,不代表可以用于健康人群的預防。新冠病毒以呼吸道傳播為主,預防需要抗病毒中和抗體布防在呼吸道粘膜,以阻止病毒與靶細胞表面的病毒受體結合,目前沒有證據證明“特免血漿”可以完成這種布防。
傳言6
獻血使新冠肺炎康復者更加虛弱
真相:遼寧省血液中心副主任李劍平表示,嚴格的獻漿條件、體格檢查、血液檢測和全封閉管道采集保證了血漿捐獻者在捐獻血漿后的身體健康,同時也保證了接受血漿輸注患者的安全。康復者捐獻血漿,既能治病救人,又不會影響自身健康。
傳言7
新冠病毒存在母嬰垂直傳播
真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黃荷鳳及其團隊認為,目前有關新冠肺炎母嬰垂直傳播的研究案例人數有限,且觀察時間較短,尚未獲得足夠數據證實這種可能性。但鑒于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孕婦及新生兒群體研究勢在必行。
傳言8
病毒會隨著高溫天氣到來而消失
真相:鐘南山院士認為,隨著高溫天氣到來,病毒活性會降低。在溫度比較高的環境下,病毒的生長、繁殖以及傳播能力會降低。但是會不會每年都會這樣,沒有任何人能夠預測,因為病毒可能會變異,變異到適應人類。如果病死率沒有那么高的話,病毒就有可能每年出現。
傳言9
新冠病毒發生明顯變異
真相: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中方組長梁萬年表示,通過對不同地點分離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進行全基因組測序,證實同源性達99.9%,提示病毒尚未發生明顯變異。
傳言10
中間層燒不著的口罩才是真的
真相:口罩的主要材料有聚丙烯等,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種熱塑性樹脂,本身是可燃的。相關國家標準僅對口罩的“易燃性”做了規定,如醫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GB19083-2010》中規定“所用材料不應具有易燃性,續燃時間不應超過5秒”,沒有“不可燃”這一要求。口罩是否可以被點燃,不是鑒別口罩真偽的標準。
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