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生物制藥產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廣東省近日出臺《關于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首次提出廣東要把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支柱產業;其中還提出,支持深圳市做精做深高性能醫療器械、基因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細胞治療等產業,培育世界標桿的生物醫藥企業和研究機構,打造全球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策源地。
生物制藥產業,是全球公認最具發展前景的高技術產業之一,被譽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又因為關系到生命安全和健康,這一產業對國家穩定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重點。
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
不只是戰略意義,生物醫藥的產業價值同樣值得深圳為之進擊。在全球財富500強榜單上,就有一批生物制藥巨頭長期“盤踞”,它們是默克、強生、輝瑞、葛蘭素史克、諾華等,因口罩生產而為大家熟知的3M公司,同樣長年躋身榜單。
深圳的對標城市新加坡是亞洲生物醫藥中心之一,近年來生物醫藥產業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0%,已成為拉動該國GDP增長的重要力量,其人均年產值也遠遠高于制造業的平均水平。在21世紀工業發展遠景規劃中,新加坡已把生物醫藥產業列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未來的第一支柱產業。
發展生物制藥是新加坡上世紀末決定走知識經濟發展道路的產物,說白了,就是要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發展能夠提升地均產出的產業。生物制藥是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具有高投入、高收益特點,結果也正如新加坡所愿。這對深圳具有重要啟發,目前深圳地均產出約13億元/平方公里,與國際先進城市有明顯差距,深圳同樣需要向科技要效益。
深圳也具有深厚的發展潛力。生物產業早已是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18年產業增加值已近300億元。坪山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發展呈現良好的勢頭,近年來平均增速達到30%。龍頭企業正冉冉升起:華大基因的“火眼”實驗室已輸出海外,其研發生產的檢測試劑盒國際訂貨量已覆蓋60余個國家和地區;國內醫療器械領域的龍頭公司邁瑞醫療,如今正開足馬力生產呼吸機以滿足全球迫切的采購需求……
“國家需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報國精神讓眾多制造企業轉產醫療物資為抗疫出力。國家需要生物產業的崛起,正是深圳挺身而出的時候。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將為深圳提供強勁動力。
深圳商報首席評論員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