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全市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會召開。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部署,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拿出深圳先行示范區的擔當作為,以硬干部硬作風硬措施,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收官戰。
勇當可持續發展先鋒,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這一總體目標既迫切又長遠的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收官戰,充分表明了深圳要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碧水藍天的生態空間,在美麗灣區建設中走在前列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要聚焦治理難點問題,緊盯重要指標、關鍵節點。抓難點。水污染治理從“治污”向“提質”邁進,意味著對水污染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提質的突破口就是治理難點問題。要瞄準基礎設施效益提升、排水管理進小區、涉水污染源精準管控、碧道建設等治理難點問題,聚力攻堅,鍥而不舍,打通治污瓶頸。抓關鍵。“深圳藍”已經成為深圳生態環境良好的顯著標志。但是與國際一流城市和地區相比,深圳大氣質量仍有差距。深圳要強化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減排等措施,進一步有效控制PM2.5污染,加快推動大氣環境質量躋身國際一流。
要以“無廢城市”試點建設為契機,補短板、強弱項。深圳寸土寸金,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構建具有深圳特色的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市場、技術、監管體系,是珍惜愛護寶貴的土地資源的必由之路。當前,一方面要繼續做好醫療廢物集中收運處置工作,做好疫情期間垃圾分類處置全流程閉環管理,全面提升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另一方面,要從源頭預防抓起,提高全社會少產廢、多利廢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意識,從生產、消費、管理、處理等各個方面全周期、全系統、全方位地解決城市固體廢物頑疾,全面改善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要以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走在全國前列。生態環境要好起來,生態文明制度就要“剛”起來,生態保護履責追責就要“硬”起來。深圳要加快完成特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修訂,健全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堅持全覆蓋、零容忍,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監管,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著力增強群眾生態環保意識,讓制度的剛性約束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切實守住綠水青山。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收官戰,任務艱巨,使命光榮,要付出雙倍的努力,全市上下當不松勁、不減力,決戰決勝,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交出優異答卷。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