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深圳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將返校,共計超過80萬名學生。加上第一批返校的14萬余名學生,在校學生將接近百萬。這也意味著,從今天起,深圳中小學基本上恢復了疫情前的狀態。
這樣的狀態來之不易。可以說,中小學全面復課,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最重要的標志之一。為保障師生安全,深圳各校復課前都進行了至少兩次疫情防控模擬演練,以更好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復課后的安全問題,無疑最為各方牽掛。這種情況下,近日,衛健委和教育部共同制定并印發的《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修訂版)》,引發廣泛關注。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方案中有這樣的新鮮表述——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不需佩戴口罩”,以及“老師授課時不需戴口罩”。
事實上,在此之前,在校園內佩戴口罩問題已經引起了爭議。一些學生和老師抱怨長時間戴口罩影響學習和授課狀態,一些地方甚至出現體育課佩戴口罩,導致學生呼吸困難,出現眩暈等不適狀況。
衛健委和教育部特別指出在校園內學生可不佩戴口罩,這樣的權威指引來得正是時候,應當是嚴格的科學論證的結果,體現了防疫的務實精神。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防疫這根弦就可以放松了,而是說,防疫精力應當花在更正確的地方。該方案提出了許多要求及指引,都是容易忽略的防疫細節,需引起重視并落實。
比如,要建立學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家庭成員及相關人員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信息報告制度,每日由家長向班主任報告,學生或共同生活人員出現發熱等可疑癥狀時,要及時、如實報告學校,并送醫就診。此舉意在第一時間掌握相關信息,以便迅速應對。某種程度上,防疫本來就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問題。
再比如,要嚴控聚集性活動,可通過錯峰開會、網絡視頻或提前錄制會議材料等方式召開會議。事實上,有些會議是形式主義的一種折射,減少非必要的會議,本來就是反對形式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
值得提醒的是,據媒體報道,開學后,全國多個地方在復學學生中查出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這對我們也提出了警示,疫情防控仍然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是,無癥狀感染者隱蔽性強,如何避免這個群體撕開學校疫情防線的口子,必要時可否增加學生核酸檢測的覆蓋面等,都值得思量。
總之,一方面,仍然不能放松警惕;另一方面,也不必過于焦慮,要學會適當放松心情,以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復課季。至少,從校園內學生可不佩戴口罩這樣的細節中,我們能感受到更多信心。只要我們張弛有度、應對有方,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