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曉之
5月11日,我市第二批超過80萬名學生將返校復課,加上第一批返校的14萬余名學生,在校學生將接近百萬。為保障師生安全,各校復課前都進行了至少兩次疫情防控模擬演練,并規定開學后要嚴格實施錯峰上學、放學,錯峰就餐。
深圳首批返校復課工作平穩有序,第二批學生返校恰逢其時。4月27日,深圳高三、初三學生返校,經過兩個禮拜的“考驗”,證明學校抗疫措施行之有效。5月9日零時起,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截至5月11日,深圳已連續10天“0新增”,深圳全市均為低風險地區……當下,一系列捷報頻傳,首批學生返校的成功經驗,也為第二批學生返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越是勝利在望,越要毫不松懈,國內疫情仍未完全“熄滅”,充足的校園防疫工作不可或缺。5月9日,國內新增病例14例(含境外輸入2例),5月10日,國內新增病例17例(含境外輸入7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仍是當前的重中之重。開學復課本身便是聚集行為,而且是百萬數量級別,在這個層面來講,完全放松警惕為時尚早,充足的校園防疫工作必不可少。
不把口罩當“包袱”,這是科學防疫的要求。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不需佩戴口罩,教師授課不需要佩戴口罩,加之天氣逐漸炎熱,不少市民呼吁應摘口罩進校園。深圳雖為低風險地區,所有人也都希望能盡快摘下口罩,但摘口罩進校園需要一個過程。一方面,戴口罩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通知》中的“不需佩戴口罩”,是出于個人選擇而非強迫;另一方面,歷經疫情,口罩的功能已然被解構重組,除了防護功能,還能帶來心理安全感。
校園防疫工作的重點應當是嚴防“校外輸入”。戴口罩是做好個人防護的關鍵一環,但校園防疫工作不只是佩戴口罩與消毒等措施,校園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確保每一個進入校園的人都是健康的、沒有感染的,將校園內發生感染的可能性扼殺于校門之外。這便要求學校要嚴格做好每日排查、健康監測、封閉管理等工作,全面協調推進各項防控工作,為孩子們的健康筑牢“防火墻”。
相關報道:
往期內容:
深網觀察 第145期|深圳抓實抓細疫情防控,產業發展轉危為機逆勢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