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習慣線上買菜到不囤面膜改囤洗手液和零食
這場決斗,發生在最靠近戰疫前線的醫院,也深深影響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市民周小姐通過網絡平臺買菜的訂單。
每周的會員日,周小姐熟練地拿起手機打開網絡平臺,在上面選好近期家里要吃的菜品,然后就直接點下單、付款。不到兩小時,她剛剛下單的菜就已經送到小區了。新冠肺炎發生以來,網絡買菜平臺發展迅速,改變了許多市民的生活習慣。
“疫情以來,我們很少去外面的菜市場買菜了,這幾個月都是在網絡平臺上買菜,然后由配送員直接送到小區。”家住寶安區新安街道的周女士告訴記者,其實她家離菜市場很近,疫情發生以前每周會去買兩三次菜。
周小姐透露說,現在除了垂直的網絡購菜平臺之外,許多線下的大超市也在疫情期間大力推廣其自己的網購平臺,鼓勵市民在上面采購肉菜和日用品等,“這些大超市的網絡平臺配送速度也很快,有些甚至與知名快遞平臺合作,宣稱可在半小時內送達。”
“網絡平臺買菜,品種較多,肉、菜、肉丸等都有,包裝也比較精致。”周小姐介紹說:“價格的話則會比菜市場略貴,而且分量略少,比較適合人口不太多的家庭。像我們人不多,就完全足夠。”
“感覺網上買菜比較方便。”她表示,盡管現在疫情漸漸已經緩解了,但是她已經習慣了這種買菜方式,“所以,現在只有需要買很大分量的菜時,我才偶爾會去菜市場買。”
和買菜相對應的,是家里的“囤貨”的變化。
先擠一泵酒精免洗洗手液消毒雙手,接著拿出酒精噴霧噴灑門把手、鑰匙和快遞,然后用酒精棉片把手機擦上兩遍。這是疫情期間,市民小夏固定的“進家門三部曲”。從疫情初期的缺貨到如今家里囤了大量未開封的消殺用品,她哭笑不得,“沒想到今年面膜不囤了,改囤洗手液和零食了。”
小夏被朋友們稱為“囤貨女王”,年輕愛美的她沒事就拿著手機刷淘寶,總是習慣買大量面膜等化妝品囤在家里。可是過去的四個月時間里,她的淘寶里居然只有一個化妝品的訂單,其余的幾十個訂單,都是消毒用品和各種零食。
在疫情特殊時期,這些東西才能給小夏安全感。小夏還記得疫情初期,跑了好幾家超市、藥店都買不到酒精、洗手液的慌張。那時淘寶上口罩的訂單不是被取消就是無限期延遲發貨。長期宅在家里,不想做飯又不敢點外賣的時候,最可靠的還是餅干、巧克力、泡面。
上周末,小夏清點了一下家里的囤貨:口罩一共有208個,酒精免洗洗手液5瓶未開封,酒精棉巾還有半箱以上,紫外線消毒燈積了灰還沒通過電……至于零食,還沒吃完又不停下單,已經無從統計。雖然現階段防疫形勢向好,但是她自認這種購物需求和方向,可能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而小夏那個唯一的化妝品訂單,是一支口紅。“下單時,是感覺到疫情快要過去了,大家快要能摘口罩了,這支口紅是慶祝也是一種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