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春,新冠來襲。
舉國戰疫,深圳大考。
展特區擔當,顯特區價值。
科學防控,深圳應對有序;復工復產,深圳全力向前。
青山一道同風雨,戰疫最見“圳”能量!
超大城市的“深圳探索”
人口高密度城市如何遏制疫情,深圳經驗吸引全球目光。
4月出版的《柳葉刀》在《傳染病》專業期刊中,系統介紹深圳做法。深圳的實踐顯示,對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加快了感染者的確診時間,從平均的5.5天縮短到了2天。在感染癥狀出現后,患者平均需要4.6天才能被隔離。在推行密切接觸者追蹤政策后,這一平均時間減少為2.7天。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對此分析稱:“中國深圳采取的廣泛的流行病監管,對于感染患者以及相關接觸者的隔離”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對于科學家而言正是控制疾病蔓延曲線關鍵的解決方法。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是一場極端測試,驗出了公共衛生的底線,也給出了治理水平的評分。深圳戰疫,從一開始便是城市治理的綜合應答。
2020年1月20日晚,鐘南山院士在央視連線中,坦言病毒肯定人傳人。得出人傳人的判斷,源自深圳一個普通家庭的案例。1月8日下午,深圳中醫院學苑社康中心醫生李天昊接診了一位感冒的60多歲阿姨。詢問病史時,他了解到阿姨的親家剛從武漢回來,于是填報了傳染病報告卡。31歲的李天昊,以職業“敏感性”發現了這個“不一般”病例,為深圳拉響了廣東戰疫的第一聲警報。
深圳公共衛生應急系統由此被迅速激活,也為城市的整體應對爭取到時間差。看似偶然,卻是必然。第一個發現“苗頭”的社康醫生,只是監測系統的最前沿。國家衛健委3月發布《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考察報告》,深圳的疫情防控是唯一的城市個案。
分析深圳面對的挑戰,學者總結出“四高”:人口密度高,人口流動性高,經濟活動集中度高,人口集中度高。和“四高”形成對比的,則是“兩強”:強大的流行病學信息調查處理與跟蹤分析能力,強大的決策系統與處置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在中央媒體的報道里,深圳按照全國全省全市“一盤棋”的要求,嚴格落實上下聯動、左右協同、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外嚴防輸入、內嚴防擴散、堅決嚴防再輸出,為超大城市應急治理做出了有益的“深圳探索”。
韌性城市的“深圳力量”
評價深圳戰疫,“韌性城市”的說法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
韌性之說,在于雖然生活不見面,但是社會不停擺,公共服務更是不打烊。得益于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深圳把疫情對城市運行和生產生活的影響盡可能降到最低。
韌性之說,在于正常節奏不可避免被打亂,卻能及時復原快速按下啟動鍵。2月3日,福田出臺全國區縣政府第一個扶持企業的“福企11條”;2月8日,深圳針對企業發布十六條措施:減免房租、電費,延繳社保、稅款,穩定就業崗位,穩定企業現金流……一連串措施有擔當有溫度。
是什么讓深圳能夠“韌性”十足?深圳商報推出“抗疫戰斗力”系列報道,直言得益于企業力量、科技力量、文化力量。
在市場化環境中成長,深圳企業面對疫情沖擊,坦然視作一場企業的極端測試。在預判準確的基礎上,深圳企業不僅成為抗疫資源的供應者,而且擔當起產業龍頭的引領責任。在國務院的新聞通氣會上,深圳企業是被點名表揚的常客。當中有開足馬力的醫療器械生產商,有緊急轉產醫護物資的科技巨頭,還有及時攻關的生物龍頭企業。
作為創新的代表,深圳科技展現出雄厚實力。深圳企業貢獻了“火眼”,成為抗擊疫情的“前哨”;深圳企業助力“火神”“雷神”,成為戰疫堡壘的技術支撐;深圳企業還開發出諸多檢測“神器”,成為醫護人員的得力助手。更為難得的是,深圳的技術實力融入城市治理體系,讓科技力量成為科學防控的底座。
韌性同樣來自文化軟實力。疫情大考中,深圳人誠信申報、規矩生活,法治意識讓社會秩序有條不紊。電視畫面中展現了這樣一幅場景:藥店供應口罩,市民排起長隊秩序井然,而且人人戴著口罩,保持間隔一米。更為感人的場景出現在1月26日,載有414名湖北籍旅客的歌詩達郵輪返回蛇口。防控科學,供應充足,更感人的是關懷。這座城市亮出的心底話是:請感受深圳的溫暖。
全球戰疫的“深圳印跡”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全球戰疫,深圳助力。
我們傳遞“深圳溫度”。3月15日晚上,由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會捐贈的華大基因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抵達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強調,這是塞爾維亞收到的第一批來自國外的疫情防控物資援助。
我們提供“深圳方案”。3月26日,波蘭波茲南市市長杰克·賈科維亞坦言“遇到了大問題”,解題的方法來自友城深圳。因應多個國際友城請求,深圳迅速制作了不同外文版本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居家隔離必備手冊》《居家防控指南》,助力世界各地防疫戰疫。
我們貢獻“深圳智慧”。在武漢發揮重大作用的“火眼”實驗室,迅速在全球落地。從阿聯酋到文萊,從塞爾維亞到瑞典,十多只“火眼”成為檢測病毒的前哨基地。來自華大集團的數據稱,目前已確定40多只“火眼”閃耀海外。華大集團執行董事朱巖梅說:“在國際戰疫中,‘火眼’將繼續代表中國的硬核科技實力,為全球提供病毒檢測一體化技術解決方案。”
我們展示“深圳責任”。3月24日,騰訊公司設立1億美元“全球戰疫基金”,用于采購醫療物資,捐助全球醫院和一線醫護人員。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持下,微信聯合各大科技互聯網平臺發起科技公益倡議,辦起了一場全球開發者馬拉松比賽。
與世界一起分享疫情防控、城市治理、科技戰疫經驗,向世界展示深圳智慧、深圳力量、深圳經驗。深圳戰疫,同樣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國際化答卷。
深圳商報記者 錢飛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