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濟愚
在疫情防控中,每個人都站在不同的“一線”,比如中小學生們。隨著疫情防控從“非常態”向“常態化”轉換,在確保師生安全的前提下,根據學校疫情防控和檢查驗收情況,深圳學生在度過了史上“最長寒假”之后,已經開始分批次返校。
其中,4月27日,高三、初三年級學生返校;5月11日,高中、初中其他年級和小學4至6年級學生返校;5月18日,深圳340所小學1至3年級58.7萬學生返回校園、重回課堂。深圳新聞網記者奔赴深圳市十個區聯動接力直播,記錄下了深圳小學1至3年級學生返校的第一天。
學校人員密集,中小學生抵抗力差,各個學校為“神獸萌娃”返校做足了準備功課:福田區東海實驗小學在校門口搭起了帳篷,圍擋組成了師生入校專用通道;羅湖區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施行一、二、三年級錯峰上學;南山區荔灣學校給孩子們發放了包含防疫用品在內的開學禮包;鹽田區林園小學為學生們固定了上下學路線;寶安區濱海小學將教學區劃分為“綠黃藍”三個區域,劃分“三色人員”,解決了“串班、串層”的管理難題……各個小學準備了充足的防疫物資,引導學生做好戴口罩、消毒等防護,在學校、家長、義工、警力的配合下,萌娃們安全返校,重新開啟了校園生活。
返校只是回歸校園的第一步,史上“最長寒假”影響的不僅是課程進度。在課程之外,包括家、校、生在內,還有許多問題等待著被發現、被解決。“神獸歸籠”,朋友圈里一片喜氣洋洋,家長們“喜笑顏開”。玩笑過后,如何幫助孩子從網課過渡到校園生活、適應上學的生活作息、做好從家門到校門的安全防護,家長的“家庭作業”不比孩子少。
于學校來講,統籌好疫情防控和保障教學質量是目前最為緊迫的事情。疫情防控方面,各個學校使出渾身解數呵護“小花朵們”。教學方面,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給出了一份“完美答卷”:復課后第1—2周確定為“銜接周”,將按照知識梳理→摸底評價→反饋指導→調適教學四步流程,有計劃、有步驟做好開學課堂教學與“停課不停學”期間的居家學習有效銜接。全面返校,還帶來了其他細枝末節的小問題,比如很多小區,之前采取封閉式只開放正門的管理模式,現在面向學校的門要不要重新開放,以方便學生上下課、疏散高峰期人流?很多居民意見不一,還需協商、咨詢后改進。
高年級“神獸”和低年級“萌娃”們面對復課,各有困惑。畢業班學生可能會因畢業升學的壓力,產生焦慮等情緒問題。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個人防護需要家長老師來協助。還有一些問題在學生中較為普遍,如復課后面臨與同學的人際交往關系和課業壓力讓孩子們感到焦慮;許多學生在上網課期間作息時間不規律,復學復課后,學生的作息時間發生明顯變化,需要一個過渡和適應期;處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環境下,一旦身邊有同學出現感冒、發燒的癥狀,部分學生也許會感到害怕,或不自覺地擔憂是否會被傳染。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5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表示,人們對于新情況、新環境的適應需要一段時間,家長、教師、學生都應該有這個心理準備,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有行為上的改變。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不再出現大規模感染的情況,中小學復課邁出了第一步。只要在做好充分防護的前提下,有序開展教學活動只是時間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應當成為接下來關注的重點。及時上好“開學第一課”,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引導學生敬畏自然、關愛生命,確立積極向上樂觀熱情的生命意識,需要家校生三方共同努力,在戰勝“大疫情”之后,幫助孩子們平穩度過心理“小疫情”。
相關報道:
IN視頻|同桌是誰還真忘了 班主任姓什么是秘密!深圳萌娃返校哈哈哈哈哈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