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深圳要聞>

“特區外的特區”深汕特別合作區春耕時節奏響“復工曲”

條評論立即評論

“特區外的特區”深汕特別合作區春耕時節奏響“復工曲”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4月的早晨,旭日噴薄而出,陽光灑滿大地。沿深汕大道西行,汽車緩緩駛入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下稱"深汕合作區")。寬廣的馬路上,車輛穿梭來往;路旁工地上,機器轟鳴奏響"復工曲";田間的水稻冒出了高個兒,風吹過形成股股稻浪。被稱為"特區外的特區"的這片土地,正開展熱火朝天的復工復產建設,還孕育著春耕萬物生長的希望。

原標題:“特區外的特區”深汕特別合作區春耕時節奏響“復工曲”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21日訊 4月的早晨,旭日噴薄而出,陽光灑滿大地。沿深汕大道西行,汽車緩緩駛入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下稱"深汕合作區")。寬廣的馬路上,車輛穿梭來往;路旁工地上,機器轟鳴奏響"復工曲";田間的水稻冒出了高個兒,風吹過形成股股稻浪。被稱為"特區外的特區"的這片土地,正開展熱火朝天的復工復產建設,還孕育著春耕萬物生長的希望。

▲深汕合作區鵝埠鎮水美村田間種植水稻和花生。徐婭攝

"摸著石頭"走出一條獨特發展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作為經濟強省,珠三角地區一直是廣東經濟的發動機和增長極,然而在此過程中,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也日益凸顯。如何更好推動整體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探索中,一種新的飛地經濟發展模式由此誕生:設立深汕合作區,以先富帶動后富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為了加快粵東地區的發展,此前,由深圳市政府和汕尾市政府共建的深圳(汕尾)產業轉移工業園在汕尾市海豐縣鵝埠鎮誕生。2011年2月18日,廣東省委、省政府批復《深汕(尾)特別合作區基本框架方案》,正式設立深汕特別合作區,由小漠、鵝埠、鲘門、赤石四鎮組成,成為我國第一個特別合作區。

設立7年后,深汕合作區再次迎來重大歷史機遇:2018年12月16日正式揭牌成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深圳自此迎來了第"10+1"區。這意味著,深圳將以一個經濟功能區的標準和要求,對深汕合作區進行頂層設計、資源配置、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等。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這片陸域面積468.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152平方公里的版圖上,深汕合作區已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跨越式發展之路。相關負責人介紹,剛設立之初,基礎設施、產業等各方面百廢待興,當地的年輕人普遍外出打工。近兩年,隨著深汕合作區的大開發建設大發展,區內沿街的商鋪開始大批開張,并迅速熱鬧繁華起來,人口也出現了明顯回流,同時吸引了不少人才到這里就業創業和定居。"深圳同款路牌、粵 B車牌、看深圳電視、公交車刷深圳通,身處這里和在市區沒什么太大差別。"深晚記者感慨。

作為深圳唯一擁有農村的區域,深汕合作區正在發生著"農村變城市,農民變市民,農業變工業"的巨大轉變。據悉,深汕合作區不斷聚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積極對接市農業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融合的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加強農業綠色生態、提質增效技術研發應用。與此同時,深汕合作區已全面啟動示范村創建,聚焦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廁所革命等突出問題,因地制宜、分類建設,同時推進宜居宜業宜游的都市農村建設,加快治理生態環境,構建農村生態安全體系等,力爭打造具有深圳標準、體現深汕特色的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

吹響年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號角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年,也是深圳全面負責建設管理深汕合作區的第二年。鵝埠鎮水美村是深汕合作區5個省定貧困村之一。春耕4月,深晚記者實地走訪看到,一片片稻田已鋪上了綠油油的"地毯",牛群悠閑地啃著青草,頭戴斗笠的村民正在田間勤懇勞作。

水美村位于鵝埠鎮南部,坐落于黃嶺山下,是一座古老的村寨,擁有8000多畝山林和一座集雨面積達2平方公里的水庫,1300多畝基本農田。"這些水稻都是清明節前后播種的。"水美村村民曾先生介紹,他共有17畝農田,每年會種兩季水稻和一季土豆,除了種植糧食作物,水美村家家戶戶還會種一些蔬菜。

▲深汕合作區鵝埠鎮村民進行田間管理。李晶川攝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戰帶來新的挑戰。據悉,2月上旬,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時期,這里的馬鈴薯開始陸續成熟,如果不及時收挖,會給農戶造成巨大損失。通過工作隊和村委的管理防控和及時協調,水美村在10多天的時間里順利收成了約180萬斤馬鈴薯,經濟收入約270萬元。

"從3月初開始,我們就進行春耕備耕工作,目前一切都還比較順利。"深圳市龍崗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駐水美村第一書記曾思輝說,"村里推廣袁隆平雜交水稻種植,為貧困戶免費提供了水稻早晚稻種子共512畝,預計每畝可增收200元,共約增收10萬元。"

▲龍崗區駐村工作隊走訪水美村。李晶川攝

據水美村村民委員會主任李桂榮透露,2019年,他們村的集體經濟收入提高到30多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6470元,有勞力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16165元,全部貧困戶貧困人口已申請退出,實現穩定脫貧。"這幾年,我們的村集體和貧困戶的經濟收入大幅提高,村容村貌也發生了明顯變化。"水美村黨支部書記李瑞芳說。

如今,除了大力發展農業和養殖業,水美村還大力推進產業就業扶貧,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解決了自身的發展難題,這也是深汕合作區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戰工作的縮影。據悉,4月21日深汕特別合作區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大會曾提及,根據國家和省的標準,深汕合作區目前已沒有貧困戶和貧困人口,但仍有脫貧攻堅任務。目前,5個省定貧困村已達到退出標準,年內均可全部脫貧摘帽。

海洋資源豐富漁業防疫生產兩手抓

依山面海的深汕合作區,海洋漁業方面的防疫和復工復產達產同樣有條不紊進行中。4月底,臨近南海伏季休漁期,小漠漁港內已有不少漁船靠岸停泊,漁民們正忙著整理漁具。在這里生活打漁20多年的彭大姐告訴深晚記者,她和丈夫并非本地人,早前聽說廣東海產品行情不錯,便來此扎根生活。夫婦倆以打漁為生。疫情防控期間,許多漁民都積極配合執法部門的工作,希望通過共同努力,守護好深汕合作區努力保持的零感染和零疑似。

記者了解到,深汕合作區海岸線長達50.9公里,擁有天然良好的海洋資源和具備發展為深水碼頭的港灣資源,漁政部門相關負責人施勝堅告訴記者,目前,深汕合作區共有漁船586艘,兩個沿海的漁港(鲘門漁港、小漠漁港)。

▲深汕合作區鲘門漁港。徐婭攝

"疫情剛開始時我們封閉了靠岸碼頭交易,并禁止漁民聚集。復工復產復漁后,交易碼頭只在早上開設,下午則關閉并消殺消毒。凡外來漁船、人員車輛,均需要通過檢測排查。"施勝堅說。

在距離深圳市中心120公里的這個"特區外的特區",一座充滿活力的新城正以實際行動向陽生長,持續吹響2020年奮斗的號角。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劉婷]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在线高清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卡 | 中文字幕你懂的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