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洋生態與文化,打造綠色活力海洋名城
從點到面、陸海聯動,深圳將全面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營造陸海融合、人海和諧的國際海濱城市氛圍,提升深圳海洋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
提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嚴格落實海洋生態紅線管理制度,加強陸域污染防治和海洋環境整治,推進近海、岸線及海岸濕地保護,爭創“國際濕地城市”。加強東部特色海洋生態資源保護,推進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人工魚礁建設。
構建世界級綠色活力海岸帶。以“生態、生活、生產”三生空間統籌海岸帶,立足陸海生態融合,構建全域生態空間格局,強化對沙灘、濱海濕地等特色資源的保護與修復,建設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線。構建濱海公共空間系統,提升深圳灣15公里休閑帶公共服務水平,推動鹽田濱海棧道建設,形成優美連續的濱海慢行系統,加快寶安濱海文化公園、前海灣人工沙灘建設,規劃建設國際一流的小梅沙海洋公園,發展特色海島旅游。推動蛇口漁港升級改造、鹽田墟鎮漁港功能提升和南澳漁村活化。
彰顯海洋文化特色。打造多維度的“海洋+”平臺,高標準建設深圳歌劇院、深圳海洋博物館等新文化地標性建筑。大力發展海洋體育旅游項目,持續舉辦“中國杯”帆船賽,建設海洋休閑體育運動基地。提升海洋教育對海洋文化發展的牽引作用,打造海洋文化意識教育基地。豐富海洋文化民俗節慶活動,創設深圳海洋周。舉辦海洋藝術展覽和文化主題活動,打造海洋文化藝術中心區。聯合粵港澳舉辦海洋文化論壇、海洋科技成果交流展示會等。
打造國際濱海旅游城市。大力推進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建設,增加特色優質郵輪國際航線,優化“海上看深圳”旅游項目,拓展“海上看灣區”等旅游品牌。促進陸海全境旅游消費增長,推動蛇口實施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和外國旅游團郵輪15天免簽政策。探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游艇旅游自由港,鼓勵高端游艇服務業發展。建設大鵬梅沙、南澳旅游業客運碼頭,規劃一批濱海特色小鎮,打造國際黃金海岸旅游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