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喜南
進入“龍舟水”時期以來,廣東已發布暴雨預警信號1057次,其中暴雨紅色預警73次,雷雨大風預警信號687次。作為沿海城市的深圳,近日來更是多個地區普降大雨,新洲路與紅荔路交叉口等區域出現了水浸。
暴雨、洪澇對于深圳乃至廣東來說,都不算陌生。從暴雨導致多路段積水,交通擁堵嚴重,到污水倒灌地鐵站,個別地鐵站一度因此關門,再到圍墻坍塌、邊坡滑坡事件,在“沒有一條魚能活著游出廣東”的網絡段子背后,其實飽含著人們對暴雨積水影響出行、危及生命的擔憂。
經過了多年強降雨造成的積水問題的“洗禮”,深圳持續推進自然災害防御體系建設,2019年起掛牌成立市應急管理局,印發《深圳市提升臺風暴雨災害防御能力重點任務實施方案》,全面提升全市臺風暴雨災害防御能力,同時堅持全鏈條、全監管,在日常工作中狠抓排水精細化管理,全面推行專業排水管理進小區,打通排水管網管養“最后100米”。
夏季極端天氣不僅對城市排水管道等基礎設施、應急管理等機制提出了挑戰,更是對相關部門管理理念、應變能力等進行著考驗。面對暴雨風險,深圳氣象部門一早發布預警信息,提醒市民注意防范強降雨天氣帶來的各類風險,各區已出動巡查人員上千次,高頻次對易漫堤點、易積水點等重點部位進行巡查值守,對積水點周邊排水設施進行檢查。
值得重視的是,在任務重、工期緊的壓力下,一些市政工程項目仍在大雨下、深夜里持續施工,這讓從業人員擔驚受怕,也讓受擾的市民感到擔憂。在極端天氣期間,除了對社會公眾、企業單位發出“顏色預警”和溫馨提示,其他部門更應該直面突發事故被動應對的隱患風險,梳理每一個隱患點,進一步加強各部門間的信息有效共享,提高各單位對極端天氣的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繃緊這根弦,擴大自然災害預警信息覆蓋面和到達率,真真切切保障每一位市民的安全。
相關報道:
IN視頻|近四天深圳記錄閃電5236次!暴雨黃色預警、雷電預警生效中…
深圳市大鵬新區、東部海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全市非寄宿制學校停課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