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深圳要聞>

“火線”ICU里奮戰86天

條評論立即評論

“火線”ICU里奮戰86天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2020年1月26日,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急診重癥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張衛星作為深圳市衛生健康委選派的重癥醫學專家組副組長,赴深圳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定點救治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進行支援,在新冠肺炎患者重癥救治的一線戰斗了86天。

戰疫英雄榜

市重癥醫學專家組副組長、北大深圳醫院ICU主任張衛星

2020年1月26日,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急診重癥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張衛星作為深圳市衛生健康委選派的重癥醫學專家組副組長,赴深圳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定點救治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進行支援,在新冠肺炎患者重癥救治的一線戰斗了86天。

臨危受命支援深圳“抗疫一線”

張衛星從醫37年,在2004年加入北大深圳醫院工作之前,是哈爾濱一家三甲醫院的重癥醫學科(ICU)主任,救治經驗豐富,也經歷過SARS。因此,當他在今年1月25日接到深圳市衛生健康委通知支援市三院時,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

當時,鮮為人知的是:6天后便是張衛星的妻子接受首次放療的日子,她于2020年1月初接受了手術治療,在熬過了術后休克等危險情況后,按照治療計劃,1月31日她就該接受術后的放療了。張衛星心里清楚,如果前往市三院支援,妻子接受放療時,他將無法陪伴在身邊。但同為醫生的妻子理解他的工作,雖然對即將接受放療感到些許忐忑,但她還是堅決支持張衛星去“抗疫一線”。有了妻子的理解,1月26日,張衛星如期出現在市三院ICU病區。

其實,這并不是張衛星第一次與新冠病毒“打交道”,在前往市三院支援之前,他就與新冠病毒有過“交鋒”。早在1月15日,北大深圳醫院就轉診了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到了市三院。病人最初來到北大深圳醫院急診科就診時自述有武漢旅行史,雖然當時醫學界對新冠病毒的特點尚不明了,但出于職業敏感,以及醫院長期以來對院感防控的重視,接診的醫務人員第一時間做好了防護。

病人病情進展較快,從急診科轉入ICU接受氣管插管,被安排在ICU單獨的隔離病房,與普通病人分開。張衛星意識到,這很可能是他遇到的第一位新冠肺炎病例。待病人情況穩定后,ICU便聯系了深圳市急救中心的負壓救護車,將病人轉運至市三院進一步救治。幾天后,這位病人確診患有新冠肺炎。由于北大深圳醫院醫務人員一開始防護得當,院內沒有發生醫護和其他患者被感染。

市三醫院的“火線黨支部”書記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深圳一直嚴格執行“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則,而市三院的ICU則是集中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癥病人的病區。2月8日,在市衛健委指導下,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癥醫學團隊(支援)臨時黨支部在市三院成立,張衛星任黨支部書記。臨時黨支部23名黨員中有8人是原單位的科室黨支部書記,被市三院黨委授予“火線黨支部”榮譽稱號,期間發展火線入黨人員6人,納入入黨積極分子19人。

作為重癥醫學專家組的副組長,他感覺“壓力山大”,特別是支援三院的頭一個月。壓力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是如何提高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二是如何協調好來自全市各醫院前來支援的醫務人員有效協作。張衛星說,因此,他每天都要與各地ICU救治專家進行交流和探討,尋求對病人最佳的治療方案。比如與廣東省救治組的專家舉行在線會診;再比如張衛星作為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的委員,時常要與北京、上海等地的ICU專家進行在線交流。此外,他也要及時總結市三院的ICU團隊在治療中的經驗,并分享給各地的同行。

在危重癥患者的護理上,是不是應該常規進行俯臥位通氣?尤其是對于已經上了ECMO的重癥病人,每日進行俯臥位通氣需要花費護士很大的精力,還要確保連接著儀器和患者體內大血管的管道不滑脫,不扭轉,否則會危及病人安全?!拔覀儓F隊的經驗是,常規進行俯臥位通氣,對重癥病人的康復有益處。外地也有一些同行,認可我們的做法,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這么做?!睆埿l星舉例說。

再比如,支援市三院的醫務人員來自全市各醫院,一開始大家互不認識,工作方式也有些許差異。尤其是在ICU里,醫務人員都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面部還被N95口罩和面屏遮蓋,更難認出誰是誰,只能通過寫在防護服表面的名字辨別工作人員。因此,在一開始工作時,張衛星要時不時提醒大家作為一個團隊之間的配合,有一些協調工作要做。

ICU里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

張衛星在市三院ICU的工作日常是這樣的:每天早上7:45準時到ICU病區進行科室交班,了解前一天夜里每位病人的情況;接下來便穿上全套防護服進入ICU查房,親自查看每位病人的情況,每次查房耗時一小時左右。出了ICU病房之后,他還需要協調ICU的設備、藥品、藥劑供應,協助市三院采購部門從外院或廠家緊急調用ECMO、高流量氧療儀等設備,以應對越來越多的病人。

“當時令我特別感動的是,無論是兄弟醫院還是醫療設備廠商,都不講條件加班加點為我們供貨及安裝設備,進行調試。有些廠家的設備安裝人員因為疫情在外地無法回深圳,就由經理親自到醫院安裝。確實感受到了那種萬眾一心共渡難關的氛圍?!睆埿l星回憶,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在全力以赴。那段時間,張衛星在ICU病區每天的工作時間不少于10小時,每天臨下班前,他還會再去ICU看一看病人,然后才回駐地酒店休息。

回到酒店一般是晚上七八時許,張衛星每天利用休息時間與在外院住院接受放療的妻子通電話,了解妻子身體狀況。好在妻子的治療還算順利,生活也都能自理。完成一個月的放療后,妻子回到了家中?!拔乙埠芨兄x北大深圳醫院對我們這些支援一線的員工家屬的照顧,”張衛星說,“妻子生病住院期間,醫院有安排工作人員探望。出院回家后,每周妻子都能收到醫院寄到家的菜和水果。院里對家屬的照顧,讓我可以在‘前線’安心工作?!?/p>

救治“關口前移”防輕癥轉重癥

到了2月中旬,ICU的醫生開始進入輕癥病區,對普通型新冠肺炎病人進行篩查,因為醫生們發現:如果對血氧指標較低的輕癥病人提前進行相應的治療,就可以防止他們轉為重癥病人,做到了救治的“關口前移”。而這一措施,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治療經驗的積累,醫護團隊的合作越來越順暢,越來越多的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好轉,從ICU轉入新冠肺炎輕癥病區。到了2月底,張衛星明顯感覺工作壓力沒有之前那么大了,治愈出院的病人越來越多,情況在漸漸好轉,醫護團隊的信心也越來越足,大家輪班休息的時間也更加充分。到了3月底,廣東省也派了專家組入駐深圳市三院,支援力量進一步加強。張衛星還抽空與塞爾維亞重癥醫學會的主席分享了深圳的重癥醫學團隊在救治新冠肺炎病人方面的經驗。

4月20日,張衛星接到上級通知,他將結束在市三院的支援工作。到這時,他在市三院已經工作了86天,也是北大深圳醫院派往市三院支援時間最長的重癥醫學專家。回顧這86天的“抗疫工作”,張衛星主任說:“我是一名重癥醫學科醫生,搶救危重病人是我的職業,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能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我感到很欣慰?!保ㄉ钲谔貐^報記者 余海蓉 通訊員 田懷谷 彭蓓)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施冰冰]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 亚洲2020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 |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