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億級的“擴容”
“大廣州”含廣佛肇清云韶,“大深圳”含深莞惠河汕
盡管廣東提出規劃廣州、深圳等五大都市圈已有時日,但其范圍一直是外界關心的焦點。
廣東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等六部門最新出臺的《廣東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列出了廣深兩大都市圈的城市名單。其中提出,推動廣州都市圈(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清遠、云浮和韶關)、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在環珠三角地區開發區集聚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其配套產業,提升傳統優勢產業。
廣州都市圈包括廣佛肇清云韶6城,深圳都市圈包括深莞惠河汕5城,這樣的“天團”組合,在意料之中。
2017年公布的“深莞惠+河源、汕尾”大都市區空間發展規劃圖。
早在2015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推進三個新型都市區建設。2017年,《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構建“廣佛肇+清遠、云浮、韶關”“深莞惠+河源、汕尾”“珠中江+陽江”三大新型都市區。2018年,廣東省政府在《廣東省人口發展規劃(2017-2030年)》對此再次給予明確。
2017年公布的“廣佛肇+清遠、云浮、韶關”大都市區空間發展規劃圖。
此次透露的廣深兩大都市圈的范圍,與之一脈相承。
不單是在廣東,即便置身全國,這兩個“圈”也可謂重量級。
去年,深圳都市圈、廣州都市圈的GDP均超過4萬億元,在全國都市圈中分別排在第3、第4位。
具體來看,2019年,深圳都市圈GDP約為42747億元,占廣東省的39.7%;常住人口約為3290萬人,占廣東省的28.56%;土地面積約為36312平方公里,占廣東省的20.2%。廣州都市圈的GDP約40567億元,占廣東省37.68%;常住人口約為3711萬人,占廣東省的32.21%;土地面積約為71573平方公里,占廣東省的39.82%。
贛深高鐵將助力惠州融入深圳都市圈建設。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 攝。
“相比過去的經濟圈,未來都市圈的力度將會更大。”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認為,都市圈以中心城市命名,廣州、深圳的引領地位進一步強化,也被賦予牽頭推進都市圈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同城化的重任。“中心城市側重于總部經濟,財政實力也更強,‘老大’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和義務。”
丁力認為,都市圈僅僅變為以中心城市命名還不夠,還應更多鼓勵體制機制創新。例如,既然惠州屬于“大深圳”,有沒有可能享受深圳的一些特殊政策?類似方面可以進行探索。
長期以來,類似“惠州東莞劃入深圳”的“路邊社”消息不絕于耳。相比于捕風捉影的“硬合并”傳言,深圳“軟擴容”持續進行,都市圈同城化正是換一種方式的“擴容”。
“深圳都市圈的目標就是要減少行政區域壁壘,實現同城化。”陳鴻宇表示,深圳土地面積小,需要向外拓展空間。而擁有空間、區位等優勢的惠州可以成為重要合作伙伴,通過抓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共同推進都市圈建設,可實現多方共贏。“深圳都市圈外向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產業外溢也更多,將成為廣東以及全國發展又快又好的區域之一。”
廈深高鐵拉近了深圳、惠州、汕尾等城市的距離。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