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明月
公共衛生安全關系百姓健康,科學預防是最有效的衛生防護策略。
在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上,深圳有關部門一直在積極謀劃、穩步推進。筆者從市衛健委了解到,深圳未來計劃分兩步走,建設現代化、法治化、精準化、智慧化的一流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一方面,近期將要立足補短板,到2022年建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另一方面,中長期力爭創一流,到2025年建成全球一流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傳染病區域醫療中心。
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我國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都經受住了考驗,疫情防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重大戰略成果。在此期間,深圳多措并舉持續做好常態化防控,設置29家疑似病例收治醫療機構,加快構建“傳染病區域醫療中心+傳染病戰略后備醫院+發熱門診網絡醫院”為主體的傳染病救治醫院網絡體系,并充分發揮社區工作者、社區醫務人員、社區民警構建的“三位一體”模式的積極作用,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應急管理軟硬件水平顯著提升。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回首近幾十年來,非典、H1N1、新冠肺炎等傳染性疾病,已多次威脅到人民的生命安全,給人民健康、經濟社會穩定帶來極大挑戰。面對來勢兇猛的新冠病毒,部分傳統衛生理念已經不能順應社會發展需要,如何更為有效、有的放矢地更新衛生理念,成為當下必邁的一道坎兒。
當前,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這正是我們不斷總結經驗、補足短板、堵好漏洞的時機。通過不斷大力加強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推動防控資源下沉、預防關口前移,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等方式,構建更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有力護航人民健康安全。
當然,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衛生行政部門一家之事,需多管齊下、統籌推進。對此,深圳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參與的公共衛生社會治理格局。其中,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將納入各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的任期考核,也將成為一把手的“必修課”。
在疫情預警方面,深圳將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高科技,整合醫療衛生機構、疾控機構、慢性病防治機構、職業病防治機構等監測預警系統,建立覆蓋全部市民的公共衛生監測預警大平臺和應用系統,提高發現病人、傳染病監測和預警響應的能力。通過不斷聚焦問題、細化問題、補齊短板,筑牢公共衛生安全防線,深圳將穩步邁向全球公共衛生服務最好、公共衛生安全水平最高、公共衛生治理最優的城市行列。
相關報道:
深圳:到2025年建成全球一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傳染病區域醫療中心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