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發揮市場作用,探索利益共享機制
多年來,基于北上廣深等中心城市,中國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活躍的城市群。在此過程中,除了政策支撐,市場機制對資源的優化配置、龍頭企業的帶動,也尤為關鍵。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談及深惠聯動時表示,TCL在深圳建設顯示面板工廠,在惠州建設模組、電視工廠,會在深圳形成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顯示大尺寸面板產業基地,在惠州形成全球最大的顯示模組和整機一體化生產基地。“這兩個產業協同發展、相得益彰。”
丁力認為,都市圈的建設,政府不是唯一主體,除了規劃引導,要更多交給市場。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發揮市場的力量。例如,深莞惠都以電子信息產業見長,三地企業可跨區域聯動、深化分工合作。
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實踐中,專家認為,在都市圈架構中,隨著行政藩籬逐漸減少,可探索更公平、高效的紅利分享機制,產業重組的效率也會提速。
“都市圈是經濟圈的升級版。”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都市圈關鍵是要破除行政區域壁壘,以市場經濟的原則跨區域優化配置資源。珠三角的電子信息等產業有全球影響力,各都市圈可以創新稅收分成、利益共享等機制,實現產業共建共享,并推進市場規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全方位對接。
受訪專家表示,跨珠三角都市圈的市場有活力、企業活躍、民營經濟發達。但也要進一步解決行政壁壘問題,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更好地推進一體化、同城化發展。
D
為“一核一帶一區”注入新內涵
從國際上的都市圈來看,軌道交通扮演著重要角色。東京都市圈軌道超過2000公里、日均客運量約3000萬人次……
在珠三角,軌道交通也在緊鑼密鼓推進。設計時速350公里的兩條大動脈——連接深圳、東莞、惠州、河源的贛深高鐵,及連接廣州、惠州、汕尾的廣汕高鐵,正加快建設,分別計劃2021年、2022年建成。屆時,這些城市可1小時內互通。
都市圈規劃背后,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意味明顯。廣深兩大都市圈橫跨“一核一帶一區”。廣州都市圈中,清云韶屬于北部生態發展區。深圳都市圈中,汕尾在沿海經濟帶東翼,河源為北部生態發展區。
在馬向明看來,隨著都市圈規劃,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經濟的輻射范圍將擴大,進一步向周邊城市延伸。
廣州地鐵十四號線一期、二十一號線增城廣場至鎮龍西段、廣佛線燕崗至瀝滘段開通運營。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 攝
當前,伶仃洋上,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加快推進。2024年建成后,從深圳到中山只要半小時,深圳都市圈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將實現跨橋“握手”。加上廣湛高鐵、深茂鐵路、南沙港鐵路、中開高速等,珠三角將與沿海經濟帶西翼加速融合。而廈深高鐵、深汕高鐵、河惠莞高速、韶惠高速、惠清高速等,將強化珠三角與沿海經濟帶東翼的汕尾、汕頭等地以及北部生態發展區的河源、韶關、清遠的聯系。
“推進環珠三角地區開發區融入珠三角經濟圈,打造珠三角地區新興的產業拓展平臺。”近日,廣東省一份文件明確,推動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在環珠三角地區開發區集聚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其配套產業,提升傳統優勢產業。
在廣東,隨著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設,新一輪城鎮化的大潮或將開啟,將更好地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更快地實現從沿海到山區的多極點全方位發展,更有效地將高鐵、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成果盤活,成為牽一發和動全身的破題之舉。
南方城市智庫認為,都市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平臺共建共享,將為跨珠三角“1小時經濟生活圈”以及“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注入新內涵,有望提升廣東的整體競爭力,助力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記者】周歡朱紫強
【策劃】柯鴻海何山林麗麗
【制圖】鐘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