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曉之
近日,深圳兩歲女童小靜吃過晚飯后突然嘔吐不止,一開始家長以為是腸胃炎,住院治療兩天一直沒有好轉,經拍片檢查才發現,孩子的腹中藏有5顆“巴克球”?!鞍涂饲颉笔蔷哂袕娏Υ判缘慕饘傩A球,每個磁珠直徑只有5毫米,吸在一起就能組合成任意造型,頗受兒童歡迎。
“網紅玩具”成為兒童新寵,背后卻暗藏危機。近幾年來,“網紅玩具”傷害兒童的事件頻發。淮安一名女嬰誤食“水寶寶”導致小腸開刀、江蘇省12歲兒童誤食“水晶泥”導致硼砂中毒、寧波男孩因激光筆導致雙目失明……現今兒童玩具的種類越來越繁多,玩法越來越新奇,但由于兒童缺乏一定的認知和辨別能力,加之玩具本身色彩絢麗,容易造成兒童誤食和中毒。
追根究底,是由于部分“網紅玩具”由一些缺乏足夠資質的商家制造,他們借助這個龐大市場形成的商機,為玩具披上“益智新潮”的華麗外衣,安全系數卻未能達標。筆者在某電商平臺上看到,一些價格低廉的“網紅玩具”銷量動輒數萬,甚至十幾萬,商家對于玩具的材質成分、注意事項卻鮮有提及,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生產廠家信息。有的網購玩具拿在手上,可以聞到刺鼻的劣質材質的味道。這些玩具普遍打上益智、幼兒等標簽,利用夸大以及虛假宣傳引導購買。除了線上購買方式,此類玩具也大肆通過校園小賣部、文具店等渠道出售。
除了商家,一些家長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購買玩具的本意,是為了給孩子帶來陪伴與快樂,卻忽視了對于玩具的質量檢查。家長在購買玩具之前,應該全面了解玩具的材質、玩法、大小、毒性、合適年齡等信息。如果只是一味跟風、隨意購買,把玩具當做避免孩子哭鬧的“交易品”,在孩子玩的過程中,缺乏監督、陪伴與呵護,往往就會產生問題。
力除“玩具之痛”,如何發揮強大的監管力量,更值得深思。對于兒童玩具質量監管,發達國家有著成熟的法律法規,細到玩具中的銻、砷、鋇、鎘、鉻、鉛、汞和硒化合物的含量限制,消除玩具中危險的銳利邊緣、尖點,消除可能造成窒息的危險小零件、可燃材料及有毒有害物質,防止部件易脫落、外表易碎,防止誤吞窒息風險,防止因為“物聯網”侵犯兒童隱私和其他消費者保護法,防止電池易過熱,防止部件導致窒息風險等要求。
要想減少“玩具之痛”的發生,必須通過法律法規強化電商平臺的主體責任。對于電商平臺而言,產品安全是獲得長足發展的前提,更應堅守住道德底線與法律紅線,嚴格執行相關法律規定,強制要求商家在購買頁面主動出示相關認證信息和檢測合格報告,并將注意事項放置在顯要位置;對于市場監管部門,應依照法律法規,明確電商平臺、線上商家、線下實體店的主體責任,定期開展抽檢、核查、信息公開,對生產違禁危險兒童玩具的廠家進行取締和查封。
百次呼吁,不如一次追責?!巴婢咧础北瘎“l生后,家長的疏忽、電商平臺的失責、商家與生產廠家的推諉等因素,常導致產品下架容易,卻難以進行下一步執法處理。只有嚴格執法、嚴厲追責,才能鏟除滋生悲劇的土壤,還孩子們一個遠離“玩具之痛”的童年。
相關報道:
幼童誤吞磁珠被送進ICU 滯留在腸道內的“巴克球”引起腸梗阻
會中毒!17款軟泥玩具中13款檢出過量硼元素,這些品牌不合格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