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沙井蠔 舌尖上的深圳記憶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7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陳錫明 文/圖)每年初冬時節,深圳市民的餐桌上會多了一道菜,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沙井蠔”。這是深圳沙井福永西鄉南山附近海域養殖的傳統海產品之一。
相傳,沙井蠔之所以格外光潤、鮮黃肥美,是因其不尋常的養殖法。大約在200多年前,有一艘載滿缸瓦的木船,在沙井附近的海面上被臺風打翻,船上的缸瓦全部落在海里,后來當地的人們驚訝地發現海底的缸瓦片上,都寄生了又肥又大的蠔。從那時起,沙井人就開始利用海區養蠔,并特意在收蠔前把生蠔搬到海水較深、餌料特別豐富的“肥育區”去“寄肥”。這樣養出來的蠔更加豐滿肥嫩,色澤乳白,肉質嫩美,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含碘量是牛奶和蛋黃的200倍。
沙井蠔在上世紀80年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深圳工商業迅猛發展及珠江沿岸工業、生活污水的排放導致水質下降,對水質要求極高的沙井蠔養殖因此遭受沉重打擊。當時的深圳市政府對寶安區進行了重新規劃,沙井蠔遷出了深圳,在廣東沿海如臺山、陽江、潮汕等地開花。沙井蠔的品牌也傳播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