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平均1公里就有1個黨群服務中心
面對疫情,深圳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迅速進入“戰時狀態”;街道社區黨組織“龍頭”帶動作用不斷彰顯,成為聯結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的堅強核心;運用區域化思維在產業園區、商務樓宇、大型商圈市場建立黨組織,做到“兩新”組織黨的工作全覆蓋……
近日,由南方日報社發起的第三屆“以人民為中心——深圳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優秀案例交流活動,彰顯了深圳在發力基層黨建、著力先行示范方面的積極探索,展示了深圳深入實施《廣東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顯著成效。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作為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一手締造的城市,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圳要如何寫好黨建引領先行示范區建設這篇大文章?
深圳市委組織部負責人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將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持續深化城市基層黨建“標準+”模式,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基層治理效能,走出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新路徑。
將“新時代大講堂”搬到線上
不久前的“七一”當天,一場“穿越百年記憶致敬時代先鋒”紅色影像黨課在深圳市黨群服務中心上演,超過23萬人在線觀看直播。
這是深圳各級黨組織持之以恒推動思想理論學習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深圳市委始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最強法寶、最強武器,作為統領一切工作的總綱、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
2018年以來,各級黨委(黨組)共開展“第一議題”學習近3萬次,深圳在全市1050個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新時代大講堂”,去年以來開展各類宣講活動1.9萬多場,覆蓋黨員群眾300多萬人次。今年因應疫情防控要求,將“新時代大講堂”搬到線上,舉辦講座20場,共有164萬人次在線觀看直播。
深圳是一座新興城市,大量外來人口融入城市、新經濟新業態改變城市傳統社會格局、基層治理結構多元改變城市管理模式等,給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帶來許多新問題新挑戰,為摸清情況、找準問題、提出思路舉措,市委先后開展兩輪大調研。
在調研過程中,深圳深刻認識到抓城市基層黨建,必須擺脫傳統黨建思維習慣的束縛。根據調研結果,深圳重構城市基層黨建政策制度體系,先后制定出臺23項制度文件,對城市基層黨建進行全面規劃和部署,搭建起城市基層黨建的四梁八柱。同時,按照省委關于實施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部署要求,深圳結合實際相應制定三年行動計劃,每年明確若干重點任務,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探索與實踐步步深入、漸次推開。
深圳市委主動順應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發展變化要求,以強化街道職能作用為突破口,發揮街道黨組織“龍頭”帶動作用,打造聯結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的堅強核心。
通過優化街道內設機構、推動工作重心和資源下沉、創新推行街道領導干部任期制、強化街道共駐共建等措施,推動街道聚焦主責主業,明確街道的主要職能是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不負責招商引資等具體經濟事務,設立專門抓黨建部門,明確一名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專職負責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工作。同時,把全市街道由59個拆分為74個,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是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和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基層。深圳采用整體平推的方式,推動資源服務管理下沉社區,使社區黨委真正成為基層治理“主心骨”。
一是推進社區黨建標準化建設。改變以往典型引路的傳統做法,不造“盆景”,按照組織設置、黨員管理、治理結構、服務群眾、工作職責、運行保障等“六個標準化”全面加強社區黨建,662個社區統一設立黨委,賦予社區黨委領導保障權、人事安排權、監督管理權、事務決策權“四項權力”,社區黨委領導核心地位更加凸顯,腰桿更硬。
二是持續選優培優社區黨委書記。明確社區黨委書記享受七級職員待遇,275名任職滿6年的使用事業編制,擇優選拔6名進入街道領導班子成員。連續4年舉辦社區黨委書記全員輪訓和社區黨委書記論壇,按照1:2比例直接掌握1346名社區黨委書記優秀培養人選名單。
三是全面推進社區專職工作者改革。堅持像管干部一樣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制定出臺《關于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的指導意見》,建立3類35檔分類分檔崗位管理體系,參照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收入等合理確定薪酬福利,增強職業尊嚴感和吸引力。
四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社區以下城市末梢延伸。制定出臺《關于推進居民小組黨建工作的指導意見》,將黨組織領導權嵌入居民小組城市更新、集體資產交易的第一道審批程序中,確保黨的領導落到實處。賦予社區黨委對業委會人選的建議權、征得同意權,推動“支部建在小區上”,物業小區黨支部牽頭搭建平臺,統籌協調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業主等主體開展小區治理、化解矛盾糾紛。
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街道三溪社區防控檢疫點上的黨員先鋒崗。南方日報記者朱洪波攝
打通服務群眾和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深圳市場經濟發育較早,“兩新”組織發展較快,全市民營經濟貢獻了大量稅收,創造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抓好抓實“兩新”組織黨建,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通過多措并舉,深圳不斷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運用區域化思維在全市309個產業園區、221座高層商務樓宇、22個大型商圈市場建立黨組織,覆蓋區域內所有“兩新”組織。
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不斷擴大。制定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的若干措施》,成功承辦全國、全省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座談會,得到中央組織部、省委組織部領導充分肯定。
深圳始終堅持將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抓好服務群眾工作,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全市建成1個市級黨群服務中心,10個區級黨群服務中心,以及1039個社區以及商務樓宇、產業園區、商圈市場等新興領域黨群服務中心,平均1公里范圍內有1個。
2015年起,每年財政為每個社區安排“民生微實事”資金,用于辦好“社區關注度高、受益面廣,貼近居民生活,群眾熱切期望解決的惠民小項目”。注重以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各項服務,使為民辦事的過程成為黨組織凝聚民心的過程,實施項目5.8萬件,95.3%的居民表示滿意。
通過建立黨群聯席會議、居民議事會等一系列社區協商平臺,引領各類群眾自發性組織、社會組織、物業小區等治理主體開展自治協商,著眼于居民的內在需求,民事民提、民主討論、民主決策,如福田區巴登社區“書記會客廳”、南山區前海社區“喝茶議事會”、寶安區石巖街道“家園共治委員會”等,每月或每季度召開集中協商群眾關切的問題。
突出重心下移、夯基固本,深圳始終堅持把支部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本建設。通過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把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黨的建設各項要求、人員力量、教育培訓、選人用人話語權、財力物力、科技支撐等下沉到支部,讓支部真正成為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
4萬多黨員干部下沉抗疫一線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城市基層黨建成效的一次集中檢驗。面對疫情,深圳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帶頭投身疫情防控各條戰線,堅守崗位、連續奮戰,實現了社區傳播零報告、本地疫情零輸出、連續150余天本土確診病例零新增。
堅持“抓在平時”與“用在戰時”相結合,平時組織力迅速轉換為戰時凝聚力。深圳的四級黨組織聯動實現快速轉換,市設立指揮部統一指揮部署,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進入“戰時動員”,上下聯動、快速響應、守土有責。社區黨委實現快速轉換,充分發揮在基層治理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成為社區小區防控“戰斗部”,統籌居委會、工作站、股份合作公司、物業服務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形成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強大合力,堅決守住社區這道關鍵防線。
堅持“領導統籌”與“力量下沉”相結合,一插到底指揮調度。深圳迅速構建扁平化、響應快的指揮體系,先后從市直單位抽調5批1211名干部,組成75個指導服務組,駐點全市74個街道和深汕特別合作區,走遍全市4000多個物業小區和1800多個城中村,走訪聯系企業25.2萬家,駐點服務全市各個集中隔離點。各區、街道領導班子成員掛點包片,先后從區直單位、街道抽調4761名干部組成701個援助工作組,派駐全市701個社區(村)開展工作,帶動全市3.76萬名黨員干部下沉一線,筑牢防控第一線。
堅持“組織引領”與“基層自發”相結合,激發匯聚強大合力。深圳著力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一手抓黨的基層組織體系自上而下組織發動,市委組織部先后兩次通過“深圳智慧黨建”平臺發出《倡議書》,累計閱讀量超35萬,50多萬名黨員自愿捐款1.15億元。抗疫一線累計成立2042個臨時黨組織,4977人在一線遞交入黨申請書。一手抓激發基層黨員群眾的自組織力和首創精神,開發推廣使用“戰疫先鋒”微信小程序,76萬人次黨員群眾主動參與志愿服務12.3萬項。作為推進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和疫情常態化防控的有力抓手,在全市開展“健康家園·無疫小區”創建活動,居民群眾積極響應號召主動參與,形成群防群治強大合力。
堅持“犧牲奉獻”與“關心關愛”相結合,激勵保障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充分發揚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黨員先上”帶動全市2萬多名醫務工作者堅守崗位、連續奮戰,其中77名響應號召馳援湖北一線。全市701名社區(村)黨組織書記帶領7.1萬名社區干部、網格員入網入格、走家串戶,確保疫情防控無死角、全覆蓋。出臺關心關愛社區一線工作人員十條措施,落實一線干部調休補休、臨時性工作補助等政策。在平安金融中心、京基100等地標性建筑上投射援鄂醫務人員照片,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良好戰“疫”氛圍。
走出超大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徑
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是深圳最大的大局、最中心的工作。深圳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深圳將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持續深化城市基層黨建“標準+”模式,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和基層治理效能,走出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新路徑,努力寫好黨建引領先行示范區建設這篇大文章。
持續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建立和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堅持和完善“第一議題”學習、支部學習日、領導班子集中學習研討等制度,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培訓計劃,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對黨忠誠教育,用3年時間把全市黨員普遍輪訓一遍。
實施組織建設強基固本行動。進一步織密建強黨的組織體系,每年精準排查整頓一批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分九大領域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全面進步,推行“支部建在小區上”,實行非公企業黨建摸排、組建、服務“三同步”,實施“強園”工程、開展“活圈”計劃、組織“上樓”行動。
實施基本隊伍優化提升行動。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持續開展社區黨委書記和基層黨支部書記全員輪訓,不斷提高黨組織書記能力素質。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向高知識群體、產業工人、兩新組織傾斜,嚴格落實組織生活基本制度,加強黨員教育管理。
實施基層治理賦能增效行動。著力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推動街道黨工委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社會服務資源向社區集中,整合有關支持政策、資金、資源、項目,以社區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到位。建立市直單位“一對一”掛點街道制度,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充分發揮社區議事協商平臺作用,引導居民群眾有序參與“微治理”。
實施黨建引領服務發展行動。服務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建設,廣泛設立臨時黨組織、功能型黨組織、項目化黨組織,引導黨員在一線亮身份、作表率。推廣“黨建+企服”模式,常態化開展非公企業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提升“1+10+N”黨群服務中心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推動更多服務資源在黨群服務中心集聚集成,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精細化精準化水平。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張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