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關乎生命,復工復產關系生計。我們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當前,疫情形勢雖出現積極變化,但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切不可盲目樂觀,切不可麻痹大意。做好疫情防控是推動復工復產的基本前提,復工復產絕對不能“帶病上崗”,否則就是瞎折騰,就要吃苦頭。北京一企業員工復工9天后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導致66名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醫學隔離,200多名一般接觸者進行居家醫學隔離,為我們抓好疫情防控敲響了一記警鐘。
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并不意味著“一刀切”不恢復生產。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條戰線,我們都輸不起,關鍵要算好兩者之間的“平衡賬”,化“兩難”為“兩全”。復工復產不是只憑勇氣一窩蜂上的冒險行為,而要按照科學、合理、適度、管用的原則,強化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結合深圳自身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條件,分類分批加以推進。近日,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關于落實分區分級防控措施科學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要求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目的就是要統籌兼顧做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工作,堅決打好人員返深高峰防御戰與復工復產攻堅戰,將疫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有硬核防疫,才有硬核復工。復工復產率的持續攀升,也意味著防疫物資需求的不斷增大。有序有力推動復工復產,必須突出重點、加強引導,對疫情防控必需、公共事業運行必需、群眾生活必需等重點行業企業以及重大工程項目,要優先支持、強化保障,幫助解決缺員工、缺設備、缺原材料和資金緊張等問題,加快推動企業復工達產,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擴大產能或轉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充足“武器彈藥”,為更多企業逐漸復工復產提供物資保障。
企業有難事,政府不松手。在復工復產過程中,不少企業面臨用工短缺問題,而務工人員則面臨安全返崗問題。為保障勞動者返崗出行安全,又精準對接企業用工需求,深圳進一步深化省際勞務合作,建立“點對點”精準對接服務機制,以專車專列的方式,切實加大勞動力有組織輸入力度。同時,針對復工復產企業員工用餐安全問題,深圳及時組織集體用餐配送服務平臺,搭建“不見面食堂”,目前已有近百家品牌餐飲企業參與。此外,深圳大力落實惠企“16條”,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實施精準“對口幫扶”,為企業打開綠色通道、切實減負減壓、擠出發展空間。一系列有擔當、有分量、有溫度的政策“組合拳”,讓深圳企業復工復產既安全有序,又跑出“加速度”。
當然,復工復產不能一味等著政府推動,企業自身也要做好自己的事。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明確復工復產企業的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包括加強員工健康監測、做好工作場所防控、指導員工個人防護和做好異常情況處置等。為把復工復產有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降到最低,企業必須把風險想在前、把預案做在前,嚴格落實好疫情防控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到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實現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
疫情防控是硬任務,推動發展是硬道理。疫情防控不松勁,復工復產加把勁,找到兩者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深圳方能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姚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