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復雜的外部環境,對我國經濟影響較大,但南山上半年GDP仍然達到3042億元,增長2.5%;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0.4%;規上工業總產值2613億元,增長1.0%,比上一季度高20.3%……
在疫情和外部環境的影響下,今年上半年各地經濟都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經濟增長普遍下滑,是什么原因讓南山快速進入“重啟”模式?作為深圳的經濟大區、科技強區、創新高地,南山經濟增速由負轉正的“秘訣”在何處?連日來,深圳新聞網記者采訪了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負責人、人大代表,請他們解開廣東第一區經濟快速復蘇“密碼”。
“戴著口罩拼經濟”,南山上市企業數量屢創新高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國際貿易形勢沖擊下,今年上半年,南山全區上下齊心協力、迎難而上,“戴著口罩拼經濟”,經濟發展亮點紛呈。西麗湖國際科教城、西麗高鐵新城、南山創新大道等取得階段性進展,深圳灣CBD、深圳灣文化走廊、蛇口國際海洋城等初步破題;各主要行業全面加速回暖,多項指標轉正或收窄。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社會治理、優化營商環境等各項工作也取得明顯成效。
在7月底,南山公布了上半年的成績單,各項成績非常耀眼。統計顯示,南山工業百強企業產值增長7.2%,轉入正增長的軌道。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增長4.4%,已全面復蘇。5G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其中,中興微電子受益5G訂單,產值增長超過200%。規上營利性服務業通增長9.5%,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要增長點,營收增長10.4%;金融業加速回暖,增加值增長16.7%。
南山區資本市場協會上半年順利換屆,同期啟動南山區上市培育基地,強力推動轄區內企業搏擊資本市場。今年以來,南山區企業上市數量不斷刷新紀錄:慧擇保險、道通、雷賽智能、華盛昌、樂刷、燕麥、北鼎、聯贏激光、震有科技、力合微等10家企業先后上市。全區上市企業數增至174家,占全市的半壁江山,總量穩居全國區(縣)第二,爆發出強大的經濟發展動力和韌性。
服務業成“定海神針”,南山經濟運行五大亮點
面對多重不利因素帶來的挑戰,上半年,南山經濟增速由負轉正,GDP增長2.5%,拼出了一份難得的“成績單”,經濟運行呈現五方面亮點。
服務業成為“定海神針”。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營利性服務業仍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1-5月,實現營收2126.88億元,增長9.5%,比一季度增速,提高0.8個百分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要增長點,實現營收1676.41億元,增長10.4%,占營利性服務業比重78.8%。
工業依舊“中流砥柱”。上半年,南山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613億元,增長1.0%,增速“由負轉正”,比一季度高出20.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百強企業實現產值2190億元,增長7.2%。占轄區工業比重70%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長4.4%,比一季度增速,提高22.1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發力。1—6月份,南山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25.5億元,完成總量在全市各區中排名第一。其中,深圳灣超級總部、后海金融總部、留仙洞總部三個重點區域45個社會投資在建項目,完成投資140.8億元。
市場主體充滿活力。今年以來,除了雷賽智能、聯贏激光、華盛昌、慧擇保險等8家企業先后上市。7月底,震有科技、力合微又在科創板成功掛牌。此外,還擁有備案的擬上市企業100家,新三板掛牌的146家企業也在積極籌備轉板,上市企業基數龐大、庫存充足。
對外貿易逆勢飄紅。今年前5個月,全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653.4億元,增長4.1%。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成為轄區企業第一、第二大貿易市場,分別占全區進出口比重42%和21%。
“南山經濟快速復蘇,主要是深厚的積淀與領先的前瞻”
“南山經濟快速復蘇,這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因為深厚的積淀與領先的前瞻。這和南山‘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雙輪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戰略密不可分。”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李院長指出,南山經濟的高強度韌性,最核心的是南山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模式,南山一直在大力發展和布局數字經濟、分享經濟、平臺經濟。搶占云計算、大數據、5G通信、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產業化先機。
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強勢崛起,南山在新經濟和新業態道路上與創新同行,這是在疫情特定條件下保持整體經濟穩定發展的有效支撐。李院長舉例說,比如像文化新業態,今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文化企業受到較大沖擊,營業收入下降明顯,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同比下降約13.9%,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文化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5236億元,增長15.5%。而文化新業態也是南山的優勢,南山多年前就提出“文化+科技”兩翼齊飛的模式,利用高新技術推動文化產業由傳統模式向以數字、創意為特征的現代模式轉變,打造文化產業高地,并且入選“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為全國領先的文化新興業態先行示范區。
2020年《南山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出爐,南山運用產業政策鼓勵企業應用數字技術開展智能化轉型,謀劃創建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抓住5G行業風口,搶占領域競爭制高點,發揮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培育一批5G上下游相關企業;研究制定企業梯隊培育方案,根據今年產值、營收規模、增速、增加值等指標情況,建立梯度培育企業庫。聚焦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海洋經濟等重點行業,遴選出重點企業,分梯度培養支持。制定個性化措施,推動一批高成長、有潛力的中小企業成為各細分行業領導者,夯實產業結構,讓發展后繼有力。
目前,南山區已形成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數字媒體、影視演藝、高端印刷、文化軟件及文化旅游等多個產業群,培育了一批規模較大、實力強勁、發展迅猛的領軍企業。產生了騰訊、A8新媒體集團、華強文化、環球數碼等一大批優秀企業,形成了文化產業領軍企業的強大陣營和合理梯隊。“文化新業態在疫情當中,彌補了增長點的空白。”李院長說,非接觸式文化消費,具有在線性、延時性、分散性等特點,增強理想化的審美體驗,打破物理空間的障礙,改變文化消費的形態,不僅成為經濟的增長點,也成為社會的穩定器。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是一塊試金石,檢驗著我們經濟質量的‘成色’,檢驗著我們的產業能不能經受得起沖擊,有沒有面對未來的創新能力。在疫情中,南山除了數字經濟以外,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表現都搶眼。”李院長說,南山經濟快速復蘇帶給深圳的示范,還是一個不可替代性,南山的領導具有很強的前瞻性,提前為未來謀劃新產業,在危機中培育增長新動能。南山提前布局未來戰略和未來產業,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先行先試的尖兵。
“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三鏈融合’是南山經濟增長不竭的動力”
“科技+金融”的融合,反映了科技創新過程中創新鏈、產業鏈與服務鏈“三鏈融合”的生態,這種產業創新生態才是創新企業持續成長的保障。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應用經濟研究會會長鐘若愚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創新是經濟增長不竭的動力。南山科技創新的良好表現,首先得益于已經形成了一個創新企業集群,形成了庫存充分的創新企業池。其次,“科技+金融”有效融合的產業生態,推動深圳本土創新企業持續成長。一大批活躍在科技園及周邊的VC和PE,為初創期和成長期企業提供專業化、市場化的解決方案,是深圳和南山中小科技企業快速成長的資本推手。
軟件和信息服務快速發展,已成為數字經濟重要驅動力。鐘若愚分析說,上半年南山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建立在工業穩住陣腳、服務業結構優化的基礎上。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主要增長點,1-5月實現營收1676.41億元,增長10.4%,在營利性服務業中占比接近80%。“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所覆蓋的大數據、人工智能、5G、產業互聯網等領域與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息息相關,是創新最活躍、滲透性和帶動性最強的新興領域。”軟件和信息服務的快速發展,必將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與制造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也將更好支撐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
“企業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越是企業經營困難之際,越需要政府的主動作為。” 鐘若愚說,南山區委區政府領導很好地詮釋了這點。疫情以來中國經歷了需求停擺、供給承壓、外部環境惡化等三輪沖擊,多數企業壓力非常大。南山區委區政府的政策引導和幫扶措施響應及時,第一時間出臺紓困政策,今年2月份就通過在線互動、現場辦公等形式解決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困難。疫情前期主要針對需求停擺,重點解決復工返崗、防控物資等困難,此后則開展多次專項調研,評估幫扶紓困政策效果并及時調整優化。“南山政府部門的暖企行動和一系列舉措對提振企業信心、應對后疫情的持續影響和困難,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南山是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
“南山的經濟迅速重啟,主要得益于服務業。”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汪云興說,今年上半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南山主要增長點,增長10.4%,這說明以騰訊、中興為代表的5G建設、數字經濟、遠程辦公、無線辦公、無接觸經濟、物聯網、電子商務持續發力,這些產業在疫情中大顯身手,也代表未來的方向,無人接觸,迫使遠程辦公,一個是避難趨勢,一個是也特殊環境造就。
機器人送餐、紅外檢測、無人駕駛、智能終端、生物醫藥……新產品、新技術不僅為抗疫貢獻科技力量,也顯現出強大市場生存能力。這也說明南山爆發出巨大的創新優勢和市場敏銳度。汪云興說,這些都和南山區委區政府提前布局分不開,南山既有近期的穩打穩扎小目標,也有長遠發展的大目標。“當時深圳的產業配套基地、輕污染工業地區和能源基地,到2000年后的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文化旅游、教育科研‘四大基地’,再到如今的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
30年來,南山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與時代浪潮同頻共振。從“三來一補”到全球創新高地,在每一次產業升級的浪潮中,南山屢屢找準了節點,踏準了節奏,從而誕生了華為、中興、騰訊、大疆、邁瑞、光峰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使得高新技術產業在南山高度聚集,并形成一個巨大生態鏈。汪云興說,僅今年以來,南山先后攜手華為聯合發展鯤鵬生態,打造全國鯤鵬產業示范區;與市市場監管局簽約,揭牌南山區生命科技產業園……“短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的結合,讓南山步步為營,成為全球頂級的創新創業活力高地。”
“另外,政府部門的主動作為,精準施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租減稅、領導帶貨拉動經濟等,對經濟快速復蘇也功不可沒。”汪云興說,南山經濟快速恢復,是南山區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創新牽引科技創新,是“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企業有成”的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一個縮影。
汪云興充滿期待地說,接下來,南山將讓創新發展“蒲公英”茁壯成長,借力“雙區”風口,把整個“種子”撒向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南山有望進一步鞏固擴大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成果,聚焦高質量發展,全力參與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進一步占據先機。
“政企勠力同心攜手共進,是企業度過難關的基石”
“可以說,正是因為南山政企勠力同心、攜手共進,才能共渡難關,實現南山區上半年經濟逆勢增長。”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王志棟開門見山地說,在疫情期間,南山區委、區政府一手抓常態化防疫,一手抓企業復工復產。針對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的不利影響,南山區通過細致的服務、制訂專項扶持政策,在聚焦用工保障、資金周轉、產業鏈協同、防疫物資、科技抗疫、歸口服務等方面,先后發布“暖企”“惠企”的“雙12條”舉措,助力企業渡過難關。
這些強有力的支持政策給萎靡的市場經濟打入了一針“強心劑”,不僅緩解了企業應對疫情帶來的壓力,為企業的蓄力發展贏得了緩沖時間,同時也推動企業不斷根據市場需求轉型升級,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優質的營商環境和濃厚創新創業氛圍對經濟復蘇的“加速器”。王志棟認為,一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南山區委、區政府出臺實施財政、社保、金融等規模性紓困政策助力市場主體,為企業減負。通過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清理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為市場主體減負松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加快了經濟的復蘇。
二是政務服務創新效果顯著。近年來南山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努力創建全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示范區,使得“5個100%”服務承諾成為政務服務的“南山標準”。
三是雙創基地建設的助推和示范效應顯著。南山區作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近年來持續發力,努力建設的國際雙創人才離岸創業的最佳平臺、環境最佳的創新創業城區、全球著名的國際創客中心,為眾多中小微創新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我相信,經此一役,南山區一定能憑借著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充滿活力的創業氛圍,吸引更多優質的企業、一流的人才來南山扎根發展,從而促進南山經濟發展不斷向更高質量邁進!”采訪結束時,王志棟充滿希望地說。
”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是經濟快速復蘇的有力支撐“
“南山的營商環境非常一流,吸引了大量的優秀企業與優秀人才。”深圳市南山區人大代表、華瑞同康生物技術(深圳)有限公司Pr副總裁于麗鳳和王志棟的觀點一樣,從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到各個部門負責人,都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優化,堅持問題導向,切實補齊短板和弱項;聚焦企業反映突出的“痛點”“難點”“堵點”,提供精準有效的幫扶措施。“大企業都有企領導掛點,綠色通道直接解決難題,中小企業有企服中心,以及中小企業促進會和各個行業協會對接,深入扶持企業。”于麗鳳說,南山優質的營商環境,被《求是》雜志社中國小康網評為全國營商環境百強區(縣)第三名,榮獲社科院首屆中國營商環境評估“創新引領獎”。優質的營商環境,就是企業肥沃的創新創業土壤,激發企業的創新創業活力。
“人才跟著孩子走,孩子跟著教育走”,南山有七大基礎教育集團。例如,南外高級中學新引進了一批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作為老師,用優秀的人才培育更優秀的人才。于麗鳳認為,南山也是基礎教育質量高地,良好的教育氛圍,吸引創業者在這里居住和創業。另外,南山醫療條件也不斷改善,成立了南山醫療集團總部,南山與華中科大協和醫院、南方科技大學、北京阜外醫院等合作成立新醫院,這些新增醫院補齊了醫療資源方面的短板。
“廣開言路,善于接納和聽取‘兩代表一委員’的建言建議。”作為人大代表,于麗鳳感受特別深刻,她說,為了進一步做好各項工作,政府善于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企業家也積極參政議政,政企溝通交流十分暢通。十四五規劃主動“開門納諫”,通過多種形式公開征集意見。“兩代表一委員”還深入到政府的各類監督中,督促政府各項工作。“南山的整個奮斗氛圍,良好的營商環境,宜人的生態環境,公開透明的政務,都是經濟快速復蘇的有力支撐。”
【相關鏈接】”數說南山“
●2020年上半年,南山區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25.5億元,增長9.6%,完成總量排名全市第一。
●2020年上半年,在5G建設方面,南山區建成基站5395個(其中宏站2619個),提前完成任務。
●2020年1-5月,南山區國內專利申請量26073件,同比增長0.04%;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4097件,同比增長0.9%;專利授權量16189件,同比增長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