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于個人而言,四十已是壯年;于深圳而言,四十正青春。
這是一個一出生就開始奔跑的城市,一個“闖”字融入了他的奔騰的血液,以奔跑者的姿勢闖出一條生路,闖出一條新路,闖出一片光芒四射的美好前景。
40年前,深圳作為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率先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跡。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正式發布,為深圳畫出“三步走”的路徑圖:從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再到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的歷史使命再度升級。重任在肩,使命在肩,深圳靠什么挑起重任、承擔使命?
縱觀四十年發展歷史,深圳經濟特區幾乎每跨出一步,都要經過一番“闖”的經歷。要在一片高原之上再攀高峰,深圳未來的發展還需再闖三道關。
第一道關:改革再闖新禁區。
從一個邊陲農業縣一躍而成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大都市,深圳,因改革而興。
猶聞蛇口響起的改革“開山炮”,以打破“大鍋飯”的勇氣,迸發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時代強音;猶見特區第一座商業樓宇的崛起,以推行基建工程招標制創造出振奮人心的“深圳速度”;猶記得“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洪亮的響聲,沖開土地使用權有償流轉這一法律禁區,促成憲法的修改……深圳以一往無前的斗志、敢為人先的精神頑強地沖開原有的藩籬,獲得追趕超越的加速度。
1987年12月1日下午,深圳房地產公司經理駱錦星(舉11號牌者)以525萬元的價格,獲得市政府拍賣的一塊住宅用地的使用權。新華社記者程至善 攝
當“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的五大戰略定位賦予深圳時,深圳猶如有了向最高峰發起進攻的高遠目標,這個城市有了登高望遠的強勁動力。如何將“五大戰略定位”與中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以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無縫對接,如何在2萬億元經濟總量規模的高位實現持續健康穩定增長,如何將超過2000萬管理人口的城市有效提升管理治理能力、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深圳已到“高位過坎”關鍵階段。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發展面前的高山和險灘,化解矛盾,超越自我,過去靠的是改革,如今深圳仍然需要改革來破題,繼續在思想解放上做文章,讓各種思想的種子、理論的火花碰撞交融,催生更多加速發展的思想觀念,為全面深化改革啟迪智慧,探路導航。
第二道關:開放再闖新世界。
深圳因開放而興。
向外商投資全方位開放,2019年全球就有80多個國家的2萬家企業落戶深圳,投資總額近千億美元。我們欣喜地看到,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正在打造;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粵港澳大灣區新的重大合作平臺將有機對接港深及國際創新資源;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圳正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
8月18日,一趟中歐班列從深圳平湖南站出發,由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徑莫斯科、明斯克、馬拉舍維奇、華沙、漢堡等地,將于16天后到達杜伊斯堡。來源: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融媒體中心
開放,讓深圳擁有了與全世界打交道的機會,擁有了放眼世界的眼光,熟悉了與世界接軌的規則,融入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洪流。
學習借鑒香港的招投標制度,“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讓深圳建設日新月異;向新加坡學習,闖出了全國首創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按國際慣例進行集中交易,讓深圳證券交易所破繭而出;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讓深圳能更好地辦事、更容易成事……
歷史賦予了深圳更宏大的目標,更偉大的使命。要完成現代化、國際化、全球影響力的目標,要成為全球的標桿城市,深圳還需在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中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在開放的廣度、深度、高度上再上層樓。
第三道關:創新再闖新高地。
創新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圳,因創新而強。
回望過去,創新已成為深圳發展的基因,滲入血脈。
一系列的數據和成果表明,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深圳經濟的重要引擎。目前,深圳在5G、超材料、基因測序、3D顯示、石墨烯太赫茲芯片、柔性顯示、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領域的創新能力處于世界前沿。深圳GDP增速在一線城市中穩居第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多年來保持在30%以上;PCT國際專利的申請量在全國大中城市已經是15連冠……如何突破“增長的極限”,深圳需要站在過去40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
工作人員介紹媽灣智慧港。深圳特區報記者何龍攝
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制定更加積極的國際人才引進計劃,吸引凝聚全世界高端人才和團隊到深圳創新創業,深圳需要完成人才隊伍建設的“彎道超車”。
高新突破,基礎科學很重要。在一些前沿領域領先發展,深圳惟有突破一批基礎科學的瓶頸,獲得一批顛覆性的新理論、新技術,方能收獲更多“硬核產品”,從而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掌握戰略主動。
創新突破,需要有寬容失敗的機制。創新常常和失敗相隨,如何創造寬容失敗的環境,樹立容錯的導向,探索“為失敗買單”的合理辦法,才能為勇于創新者解除后顧之憂,凝聚起更多的創新力量。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永立潮頭,敢為人先,深圳大膽地往前闖,定能闖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美好未來,示范中國,標桿世界!(作者:王晗)
作者簡介:王晗,高級編輯,現任湖南廣播電視臺經視頻道評論員。策劃主編《湘江母親河——東方萊茵河之夢》《天下洞庭》《大湘西》等書籍及電視年度報道,《讓村權“曬太陽”》《老字號的“聯姻”》《為了貧困“湘”親的小康夢》等報道獲得湖南新聞獎一等獎。
欄目說明:
深圳,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由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農業縣變成了如今的創新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這座城市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輝煌成就的一個縮影。
“評說深圳四十”欄目,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邀請國內外知名媒體評論員,闡述他們對深圳建設歷程的觀察理解,以此來全方位解讀這座奇跡之城的崛起密碼,并展望改革開放的偉大新征程。
歡迎投稿,期待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與、點評和分享。
聯系方式:5193773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