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緬梔
為了準備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8月26日大型直播“我們都是奮斗者”,我們從深圳資深攝影記者江式高老師那里,請來了許多深圳老照片。其中有一張,是1988年正在建設中的深圳藝術學校,搭著腳手架的校區與野草、工棚、土坡作伴。深圳藝術學校后來培養出了李云迪、陳薩等鋼琴明星,也留下了許多藝術學子的倩影。文化需要積淀與傳承,經過40年的積累,深圳正在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繁榮興盛。
在深圳早期的拓荒年代,奮斗者從五湖四海奔涌而來,共同參與到火熱的經濟建設中。充滿激情的靈魂,孕育了強勁的文化需求,培植了充滿陽光與熱情的文化基因。隨著第一代建設者在深圳站穩腳跟,一代代人續寫著深圳文化的篇章。從“文化立市”到“文化強市”,深圳探索了一條文化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2003年,深圳在全國率先提出“文化立市”的發展戰略。2012年,深圳全面推進“文化強市”戰略。2016年,《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方案出臺。歷經砥礪耕耘,深圳文化發展碩果累累。大型文體設施的陸續建成,大劇院藝術節、文博會、“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等深圳文化品牌漸次登場,文化品牌的增量背后,是文化的高質量發展。
深圳的“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擦亮“設計之都”城市名片,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2008年,深圳出臺全國首個文化產業促進條例,為深圳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優化產業結構的探索中,深圳將科技創新與創意設計兩者結合,逐步形成“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了從傳統的文化產品到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文化創意產業的轉型升級。近年來,文創產業占GDP比重超過10%,在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文化產業已成為深圳新的產業標簽。
在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戰略部署中,發展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成為未來目標,文化產業被抹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先行先試,深圳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和數字文化產業,加強在文化教育產業上的投入,建設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有序推動文旅融合。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深圳也在不斷吸收港澳地區資源和行業優勢,從創意設計到會展展覽,交流合作日益緊密。
文以載道,書以煥采,全民閱讀成為深圳重要的文化標識和精神符號。連續舉辦多年的讀書月活動,為打造“閱讀之城”打下堅實基礎。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同時,深圳也在不斷完善硬件設施。650個公共圖書館,244臺24小時自助圖書機,每1.5萬人擁有一個社區圖書館,公共文化設施總面積達264萬平方米。這座“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正在增添更多生動注腳。
回溯40年發展,深圳經濟特區用實干敢闖的精神不斷創造文化成果。創意構想在這里落地生根,各地優秀文化在這里交融創新,融合業態在這里展翅逐夢,深圳文化產業也從這里走向世界各地。面對建設文化先行示范區的歷史使命,深圳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和飽滿的熱情,奮力譜寫新時代文化產業發展新篇章。
相關報道:
往期內容: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系列評論之四:法治引領深圳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