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0-24時,深圳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5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2例。
病例466
男,31歲,中國籍,從墨西哥搭乘AM9010航班于9月1日抵達深圳,入境后即被集中隔離觀察。綜合流行病學史、檢測結果、臨床癥狀等,診斷為確診病例,現已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
病例467
男,42歲,中國籍,從墨西哥搭乘AM9010航班于9月1日抵達深圳,入境后即被集中隔離觀察。綜合流行病學史、檢測結果、臨床癥狀等,診斷為確診病例,現已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
病例468
男,41歲,中國籍,從墨西哥搭乘AM9010航班于9月1日抵達深圳,入境后即被集中隔離觀察。綜合流行病學史、檢測結果、臨床癥狀等,診斷為確診病例,現已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
病例469
男,22歲,中國籍,此前為無癥狀感染者,9月3日因病情變化,經市三醫院專家結合CT檢查情況會診,轉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目前情況穩定。
病例470
男,50歲,中國籍,此前為無癥狀感染者,9月3日因病情變化,經市三醫院專家結合CT檢查情況會診,轉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目前情況穩定。
2例無癥狀感染者,均為中國籍,從俄羅斯返回。入境后即被集中隔離,后轉至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觀察治療,情況穩定。
截至9月3日24時,深圳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70例。目前在院5例。
秋冬疫情怎么破?
別慌,廣東有這三張牌!
秋冬疫情防控,在這段時間成為了熱詞。這究竟釋放了什么信號?廣東提前布局,召開多次會議,又體現了何種防疫思路?
01.疫情防控“最大變量”
8月14天,廣東再現本土病例的消息引爆社交媒體,成為輿論關注焦點。歷經14天,8月28日,在第六十八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省衛健委主任段宇飛表示,本土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傳播途徑已經切斷,傳播擴散風險基本消除,疫情波及區域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
目前境外輸入病例是廣東疫情防控的最大變量。
在閱政觀統計的數據中,8月份廣東境外輸入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病例達到231例,其中數量最多的前五名輸入地為俄羅斯、菲律賓、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孟加拉國。
段宇飛曾指出:“前段時間有一個航班上面有18例無癥狀感染者,另外有一個航班上有15例,所以我們這方面輸入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F在全省大概有4萬個境外航班乘客入境以后要隔離14天的,這個給我們的防控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應對當前疫情形勢的基本策略。在常態化防控中,一些漏洞及時被填補。
北京新發地疫情暴發后,農貿市場與海鮮市場成為管控的重點。
冷凍食品“爆雷”后,省市場監管局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緊急完成了“廣東省冷藏冷凍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開發工作并正式上線運行,初步實現了全省冷藏冷凍食品精準監管與靶向溯源。
▲疾控部門工作人員采集全市生鮮超市及其它同類型超市冷凍食品、生鮮食品、經營環境和從業人員手表面拭子。
02.廣東抗疫“三張牌”
過去的八月,除了應對本土疫情外,從國家到省,從市到部分區縣,衛健系統在召開一場會議,主題只有一個:應對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
不同級別的會議上,官方多次強調秋冬疫情應對,透露出未來防疫思路,亮出了三張牌:
第一張牌是核酸檢測能力。
比起非典,核酸檢測是診斷的金標準。核酸檢測能力能否跟得上,是秋冬防疫的關鍵。
8月6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在廣州召開企業攜手抗疫座談會,多家第三方檢測企業代表參加。座談會上,官方進一步鼓勵第三方機構參與疫情防控,并對企業提出了希望:加強質量和能力建設。
8月31日,國家印發通知,提出了年底前所有二級綜合醫院具備核酸采樣和檢測能力,合理布局分區域機動核酸檢測力量,形成快速反應的調集機制,具備在發生局部聚集性疫情時較短時間內完成人群核酸檢測的能力。8月18日, 段宇飛透露了廣東核酸檢測能力的底牌。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核酸檢測量近2600萬人份,日最大檢測能力近60萬人份。同時,我們還在繼續提升核酸檢測能力,比如,廣州和深圳的日核酸檢測能力,到9月底將分別提升至20萬人份和16萬人份。
核酸檢測,準是“硬道理”。面對未來的形勢,既要求速度上的“快”,更要強調結果上的“準”。疫情初期,核酸假陰性話題一度刷屏,在秋冬真正到來的空窗期,官方主動加強醫療機構、疾控機構核酸檢測相關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指導,覆蓋標本的采集、保存、運輸、處理和檢測等各個環節,最大限度減少產生假陰性的因素。
第二張牌,在于發熱門診。
在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段宇飛指出,從疫情發生到現在半年多了,發熱門診較好地發揮了哨點作用,可以說疫情發生以來,我們不少的病例都是最后在發熱門診監測發現的,包括這一次汕尾的確診病例,都是發熱門診,所以較好地守住了這道防線。
發熱門診是非典時期的“遺產”,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作用可不小。官方態度是,強化發熱門診哨點作用,及時篩選疑似病人,在8月18日的疫情防控發布會上, 廣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鄧惠鴻談到陸豐疫情帶來的啟示,其中一點是,在發熱初期,確診病人自行購買藥物退燒,沒有到正規醫院就診,導致傳播風險的擴大。因此她提醒公眾:如果有發熱的話,建議第一時間到當地發熱門診就診,這樣減少傳播,對整個防控工作有效。
專家對發熱病人“點對點”喊話,類似的操作實屬不多見。
措施再加碼,關口再前移。8月26日,各零售藥店在銷售目錄內的退熱類藥品時必須實施實名登記報告。網絡銷售則實行“網訂店取”模式,確保對購藥者發熱狀況及“疫情線索”人員信息及時準確報告。
第三張牌,是醫療資源再配置。
廣東是醫療大省,但資源不均衡的現狀依舊存在。在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廣東形成了專家組“五診”工作制,最大程度消弭醫療資源地區差異。
8月18日,醫療救治組召開醫療遠程會診培訓會,大咖坐鎮,對全省病例開展分析,避免輕轉重。其實,與2月份重癥救治相比,這一次無癥狀和輕癥病人救治成為了專家組關注焦點。會議上,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一級巡視員劉冠賢強調,要密切關注在院患者病情變化,防止患者從輕型/普通型轉為重型;對無癥狀感染者,積極給予干預處置,做到早干預、早轉陰;對無癥狀感染者早期介入,分類型辨證施治。
這一轉變與病毒的屬性有關。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何浩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根據規律,新發急性傳染病發展到了中后期,無癥狀感染者就像藏在水下的冰山會越來越多,人們不可避免地接觸到少量病毒,但大部分人并不發病。
03.秋冬疫情“一個信號”
各級衛生系統提前布局的背后,是基于一個判斷:秋冬季節疫情可能會格外復雜。
秋冬季節本來就是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流感的高發期,流感雖然是自限性疾病,但部分人會出現肺炎等并發癥可發展至重癥流感,少數重癥病例病情進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或多臟器衰竭而死亡。兩年前一篇爆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讓不少人意識到了這一點。
面對可能來臨的秋冬季節疫情,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策略?
年初,新冠疫情突襲,我國采取了一攬子措施,如封城、封閉管理小區等,及時阻斷了病毒傳播與擴散。不必多說硬核防控效果顯著,但付出的代價同樣不容小覷。
戰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據統計,光深圳一個市上半年安排疫情防控的財政資金就高達41.5億元,如若計入社會個人、組織的防疫投入,將會是一筆更為巨大的消耗。
這是看得見的成本。
工廠停工,企業停產,大量資源閑置,既無法轉化為生產力,也無法創造更多社會需求。
這是看不見的成本。
2020年第一季度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為22518.67億元,同比下降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83萬億元,同比下降19.0%,貨物進出口總額1.37萬億元,同比下降11.8%。
根據環境條件等變化,國家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刂坪靡咔槭峭苿觾妊h的基本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需要在與病毒相處的內環境中發展經濟,保障就業,穩定普通居民的收入,很難像當初那樣按下暫停鍵。
在真正進入秋冬季節前,各地衛生系統召開大會,無疑在釋放一個信號:我們不能依靠“硬核防控”創造絕對安全的結界,而是需要調試頻率,采用更精細化的防控措施,堵住漏洞,撲滅疫情火苗,不影響經濟要素的流動。
其實,疫情常態化防控后,我國曾經發生過幾次局部散發病例,但都迅速得到了控制。分析個中秘訣,都與我國強大的動員能力相關。比如,6月,北京新發地市場發現了病例后,馬上出動了武警封鎖新發地市場,全城開展核酸檢測,學校重新停課,商業機構暫停營業,效果很明顯。
說到這,普通人會想,秋冬季節疫情來了,我們該怎么防?
倒也不必過分擔憂。普通人關鍵要戴好口罩, 勤洗手。這不,前兩天,鄧惠鴻就公開說了,今年全省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同比去年下降16.39%。
看吧,口罩還是能悶倒病毒和細菌。
資料來源:深圳市疾控中心、深圳市衛健委、廣東省衛健委、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