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曉之
前不久,遼寧省本溪市虎谷峽景區玻璃滑道發生安全事故,事故造成1人死亡,20多人受傷,事故原因已經明確,是暴雨導致滑道速度過快,人員發生碰撞所致。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興盛,一些新興的“網紅景區”事故不斷。2018年,一名游客在奧陶紀景區體驗“極限飛躍”項目時,因工作人員操作不當,發現背后安全繩扣脫落,慶幸的是這名游客安全到達終點;2019年,上饒桃花源記游樂場發生載人熱氣球墜亡事故;近日,重慶萬盛奧陶紀景區內,一名女子從速滑索道上墜入山谷,該女子為景區工作人員,經搶救無效不幸身亡……頻發的事故,再一次為“網紅景點”敲響了安全警鐘。
互聯網時代,流量是盈利的基礎。利用驚險刺激吸引眼球,是眾多“網紅景點”的商業邏輯。不難發現,近幾年來,“天空懸廊”“玻璃棧道”“高空秋千”等一系列景點相關信息在社交平臺熱度高漲,受到不少年輕人的點贊與追捧,甚至爭相體驗。說到底,“網紅景點”的運營模式也是一種“網紅經濟”,是利用驚險、刺激、恐怖等噱頭,利用網絡營銷手段吸引關注與游客,來達到盈利目的商業邏輯。
對“網紅經濟”無底線追捧,讓一些景區在運營安全方面放松了警惕。景區適當運用營銷策略,帶來流量、提高人氣,固然無可厚非,但是,假如只把運營管理的精力全盤放在追求“網紅經濟”,景區安全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從而導致安全事故的出現。回到近期發生的安全事故,試問一個景區若是連工作人員的安全都不能保障,如何能夠保證游客的安全?
生命的逝去令人惋惜,如何預防此類事件發生,以及更深層次的追責,更值得深思。積小致巨,一件安全事故的發生,絕非偶然。具體來說,涉事景區游樂設備的生產質量是否合格,使用安裝方法是否得當,是否每日進行安全檢驗檢測,是否定期進行監督管理,工作人員操作是否正確等等,都應該納入追責問責的考慮范圍內。把追責問責落到實處,把責任具體到每一個環節與細節,避免“小驚險”變成“真危險”,才是讓整個行業繁榮發展的長久之計,才能為“網紅景區”牢牢系上“安全帶”,而不是用沉重的生命代價,換取短暫的“冷靜”。
相關報道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