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梁煖
行走在深圳的各大主干道,隨處可見一片片綠色生機,“深圳藍”、“深圳綠”時不時登上熱搜,刷屏朋友圈;漫步深圳街頭,純電動公交車、出租車觸手可及,綠色交通已經成為深圳的另一張新名片;“出門見綠、500米見園”,在深圳,隨時能感受鳥叫蟲鳴,青草花香,“千園之城”架起城市綠色骨骼……40年乘風破浪,深圳的城市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年來,深圳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持續深化改革,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現代化治理體系,多項機制體制改革全國領先,以生態文明建設質量打造城市文明典范。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管理規定到工程項目的實施,再到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考核的范疇,每一步都顯示了深圳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早在2005年,深圳率先將市域近一半土地劃定為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以鐵線鐵腕鐵律管控“生態紅線”、創新性建立環境形勢分析會制度、建立生態優先的決策機制;同時,在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推進節能減排,使深圳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公交100%純電動化的特大城市,純電動出租車運營規模全球最大;深圳的萬元GDP碳排放處于全國大城市最低水平……滿眼皆綠,鮮花著錦,你我都在其中。深圳,用綠色串起山川、河流、湖泊,串起生命的本真,在鋼鐵城市中返璞歸真。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深圳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你,生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深圳已連續多年在全國GDP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第一。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并行不悖,各種感官所到之處,是生活在這座城市中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幸福感。“深圳藍”融入城市發展的每一面,“深圳綠”是每個人堅實步伐的抵達。在深圳,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環境執法各項數據位居全國前列、制定史上最嚴措施和創新最多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全面建立并落實河長制并采取一系列超常規舉措攻堅河流治理、全市主要河流水質大幅改善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如今的茅洲河、深圳河等深圳河流景色宜人,讓人留連忘返,也成為深圳市民茶余飯后的好去處。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社會工程。深圳始終牢記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接下來,深圳將繼續全力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和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深圳經驗。
相關報道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