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緬梔
近日,某健康APP根據“24小時問診”的服務情況,發布《夜間問診報告》 (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每天21點至次日7點的問診用戶中,65%是90后;在痤瘡、脫發、抑郁等癥狀的咨詢中,90后占比近8成。夜間問診用戶主要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等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機遇多、節奏快,在吸引年輕人前來尋求夢想的同時,也讓他們背負了不小的工作壓力。一時間,“頭禿”成為當代年輕人相互調侃的流行詞,“我太難了”也迅速成為面對麻煩和無奈時脫口而出的口頭禪,年輕人的身心健康問題屢次成為熱點。曾有年輕網友坦言,等待體檢報告的心情,類似于童年時等待成績單的心情。社會高速發展,年輕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房貸、升職等壓力,每個人都不敢懈怠。久而久之,身體容易埋下亞健康的隱患。雖然工作很重要,但也要注意勞逸結合,把握好奮斗和放松之間的平衡。
除了社會壓力的增加,導致年輕人出現健康危機的原因還有多種方面。凌晨的朋友圈,不少朋友還在酒吧或燒烤攤上推杯換盞。高熱量的食物,高糖、高脂肪的各類食品涌入,加重了肝臟和心腦血管的負擔。同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娛樂方式,讓更多人選擇用“手指運動”代替運動,“宅”在家里網絡沖浪。
為了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關注勞動者健康,深圳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今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草案修改一稿)》提出,推行強制休假制度,以更好地保障勞動者身心健康。草案中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合理安排員工休息時間,對腦力和體力勞動負荷較重的員工,實行輪休制度,避免對員工造成身體機能過度損耗或者身心健康傷害。我們期待這能為勞動者的休假權利帶來更多保障,促進企業保護勞動者的身心健康。
有了政策保障,還需要年輕人提高健康意識,培養健康生活方式。改善身體健康狀況,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在飲食方面,注意合理飲食,避免高油、高脂肪的食物。在心理上,調節自身情緒和行為,通過社交、運動、培養愛好等方式打造積極的生活態度,保持樂觀陽光的心態。日常生活中,避免熬夜、抽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保持適當運動、規律作息。
許多英年早逝的長輩與朋友,給親友留下無盡的唏噓。到醫院住院部走一圈,就能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1957年,時任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號召“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在蔣南翔的倡導下,當時的清華園里,體育活動十分活躍。很多清華學子通過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參加體育鍛煉也成為他們的終身習慣。健康的身體,是事業成功之本??茖W的體育鍛煉,不僅增強了身體素質,還能使人以更飽滿昂揚的精神投入工作與生活,這是每個人對家庭與社會的最好回報。
相關報道: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