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11日訊(記者 劉嘉敏 李慧)為響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羅湖積極推動黃金珠寶產業轉型升級,面對當前行業存在品牌效應低、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不到位、交易合規風險高等問題,打通珠寶行業知識產權保護關鍵環節迫在眉睫。12月11日上午,在深圳市黃金珠寶集聚基地公共服務平臺,深圳市珠寶產業園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正式揭牌,這意味著深圳珠寶產業迎來專屬的“法律顧問”,助力黃金珠寶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當天,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蔣溪林,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市律師行業黨委專職書記曹海雷,羅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馮健,深圳國際仲裁院副院長董連和,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專班負責人王偉,羅湖區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諶小林,翠竹街道辦黨工委書記袁亮參加了揭牌儀式。
深圳市珠寶產業園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正式啟用。
中心提供22項法律事項服務
中國珠寶看深圳,深圳珠寶看羅湖。水貝作為深圳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地,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包括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展示交易、品牌運營等配套在內的較完整的產業鏈。當天揭牌的深圳市珠寶產業園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位于深圳市黃金珠寶集聚基地公共服務平臺(羅湖區翠竹路2058號三樓)。
該中心面積約90平方米,設有律師工作室、公證員工作室、仲裁員工作室、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室、商事調解工作室、人民調解室等六大類工作室,主要提供法律事務咨詢、人民調解、仲裁、公證、知識產權保護等22項法律事項服務,力爭通過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法律服務,降低珠寶企業交易成本,維護珠寶行業交易安全。
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蔣溪林。
從數據來看,水貝-布心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區,涵蓋6900多家經營單位,7.6萬人從業人員。2019年該區域營業收入超過一千億元,年銷售收入約占國內黃金珠寶批發市場份額的50%,黃金、鉑金實物提貨量占上海黃金交易所實物交割量的70%,鉆石實際使用量占上海鉆石交易所進口額的80%。面對如此大規模的集聚產業,合法合規運營一直是產業園區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深圳市珠寶產業園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啟用后,將充分運用公證手段固定作品設計的原創點,適當降低知識產權類公證收費,推動司法行政與市場監管、公檢法之間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合作。此外,中心擬通過線上+線下的平臺,陸續為園區免費提供有關作品設計轉讓、珠寶物料借用、買賣等使用率較高的合同范本,定期舉辦法治講座,提供律師工作日坐班服務制度,打通司法行政力量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做產業園區家門口的法律顧問。
助推黃金珠寶產業高質量發展
就在前不久,羅湖區召開了黃金珠寶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謀劃推動黃金珠寶產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步,便是完善珠寶產業配套設施,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應運而生。為推動水貝黃金珠寶產業園區合規建設,助力黃金珠寶產業邁向國際化、品牌化、高端化,羅湖區司法局在深圳市司法局的指導下,因此成立了深圳市珠寶產業園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羅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馮健。
深圳市珠寶產業園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成立,羅湖區珠寶企業也非常欣喜。“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成立,既是為了保障珠寶行業版權保護,也是提升原創珠寶行業競爭力必不可少的一環。”TTF高級珠寶品牌創始人、藝術總監、珠寶藝術家吳峰華認為,通過這個平臺和系列活動,中心為企業、設計師提供快速便捷的法律資源,降低了維權成本,加大了處罰力度,能夠讓整個行業更加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也有助于激發原創設計和創意活力。
馮健在致辭中表示,該中心成立后,要深入產業園區調研,全面調查梳理園區內不同類型的珠寶企業的法律需求,定期總結分析企業經營活動中遇到的法律“堵點”“難點”;要以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依托,定期到園區舉辦“法治課堂”,免費為企業提供一系列符合黃金珠寶企業交易習慣的合同范本;要引進具有涉外法律經驗的律師,成立專項法律服務團,為企業高端化發展、國際化發展提供涉外業務的法律服務,逐步形成能夠圍繞企業生存期而提供的全周期、“一條龍”法律服務。
蔣溪林強調,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對于整合司法行政職能資源,發揮司法行政法律服務優勢,推進司法行政社會治理創新,夯實司法行政基層基礎都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希望羅湖區司法局立足園區企業法律需求,以建設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目標,推進水貝黃金珠寶園區合規建設。同時,要以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為契機,以改革創新的勇氣,把深圳市珠寶產業園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做實做強,為新時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提供獨具特色的“羅湖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