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2020年12月21日訊 入冬以后,多起猝死事件引起人們關注。看上去健康的人為什么會意外猝死,猝死能預防嗎?
澎湃新聞12月19日報道,近日上海一家互聯網公司47歲員工在健身房外猝死。據該公司回應,這名員工走出健身房后被發現暈倒在沙發上,公司其他人員雖立刻安排急救措施,但急救人員到場查看時該男子已不幸離世。
新民晚報報道,12月16日下午2時許,一輛白色面包車停在浦東新區華申路富特北路路口久久沒有開動。有市民上前查看情況,發現面包車駕駛員已經昏迷。經到場醫護人員確認,該駕駛員已無生命體征,系猝死。
猝死不是遙不可及的事。
根據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19年的一項數據,中國每年死于心臟猝死的人數約60萬。換算一下,每天有1600多人猝死,平均每分鐘就有一個人的生命因此進入倒計時。
運動性猝死在當下越來越高發
什么是猝死,為什么會猝死?
簡單理解,猝死指的是表面上健康的人沒有預期地突然死亡。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急診科主任費愛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猝死有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之分。目前公認發病1小時內死亡是心源性猝死,非心源性猝死從發病至死亡的時間約6小時之內,有過度勞累、腦血管病、酗酒、服用藥物等原因。
所謂運動性猝死,一般指的是在運動時突然死亡或者在運動后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的死亡?!埃ㄟ\動性猝死)在當下越來越高發,年輕病例越來越多見,值得引起重視?!辟M愛華說。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崔松把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腦源性猝死、肺源性猝死,具體表現如心肌梗死、中風、肺栓塞等。
在這當中,心源性猝死的占比最高,達到八九成,而心肌梗死又是心源性猝死中最為多見的。
崔松分析,之所以發生猝死,一些常見的影響因素首先值得注意。
天氣寒冷是誘因之一,因此冬季也是猝死的高發季節。寒冷時人體基礎狀況較低、血管彈性較差、血壓易于驟然升高,加上室內外溫差過大,都極易引發心源性猝死。
同時,相關家族病史,也是猝死高發的因素。在男性和女性之間,男性猝死的風險更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和肥胖、吸煙等基礎疾病和習慣,都是猝死高發的誘因。
“這些因素中,占得越多,風險越大?!贝匏烧f。
胸悶、胸痛是猝死的一大預警信號
猝死能預防嗎?
費愛華直言,許多猝死病例是可以避免的。人的身體常會釋放警示信號,關鍵在于,個人能否引起高度重視,及時診療。
“很多年輕人或者自認為身體很好的成年人,都會覺得小毛病不要緊,平時有個胸悶、胸痛、頭暈眼花都是正常的,沒及時就醫,最終引發悲劇?!辟M愛華說。
她說,平時活動勞累后出現胸悶、胸痛,發作時間延長,就要有警覺。有時盡管通過休息可以得到緩解,但這種現象背后,也在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有必要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診療。
“胸悶、胸痛是猝死的一大預警信號,背后有諸多潛在的未發現的猝死風險疾病,如冠心病、肺栓塞、心肌梗死、夾層動脈瘤等?!彼f,而心慌、暈厥、不明原因疲乏等,也是猝死的預警信號。
有了預警,就應該引起重視,前往醫院檢查診斷。費愛華說,當然,不排除一些心理原因,如因工作帶來的焦慮、緊張、睡眠不足等引起了上述癥狀,但都需要引起重視,讓身體得到及時休息或診療。
“不要相信感冒了,跑個步、出個汗就好了”
如今生活在城市的人,大都熱愛運動和健身,這本是好事,但應有科學的運動方式,否則危險就會浮出水面。
費愛華說,運動前最好進行一次風險評估,可前往醫院做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通過邊跑步邊監測的形式評估身體狀況,再結合其他檢查看看自己有無心臟早搏、冠心病等血管異常疾病。檢查之后,再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對于老年人,費愛華特別指出,早晨寒冷、大風天氣時切勿出門運動,最好等太陽出來之后再出門,戶外運動也應選擇好天氣?!耙恍┯泄谛牟〉睦夏耆?,本來就存在心血管狹窄,而天冷的情況下,血管再度收縮易引發心肌缺血,極易引發心絞痛?!?/p>
有感冒或發燒的人,生病期間建議不要運動,這樣容易誘發心肌炎。費愛華說,“不要相信感冒了,跑個步、出個汗就好了這樣的錯誤信息?!?/p>
所有運動當中,跑步甚至跑馬拉松正在中青年人群中流行,每年因跑步猝死的案例不在少數。
運動專家認為,不管是普通人還是運動員,都要講求一個“度”,不要輕易超越上限。通常參加半程馬拉松比賽,起碼需要有半年的積累,而參加全馬起碼需要一年以上訓練量。切勿逞一時之強,運動量過大。
AED太重要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多位專家呼吁在公共場合及部分重點場所,配備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等急救設備,普通人也應學會使用方法。
研究表明,當患者發生心臟驟停時,若在1分鐘內實施心肺復蘇、3-5分鐘內進行AED除顫,可使心臟驟?;颊叽婊盥蔬_到50%-70%。在此之后,每延遲1分鐘,其生存率就會降低7%-10%。
可見,心臟驟停的黃金搶救時間僅有幾分鐘,發生心源性猝死時,如果能夠及時用上AED,情況可能會大不一樣。
“絕大部分心肌梗塞發生在醫院之外,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及健身房等重點場所應該配備AED,這太重要了?!贝匏烧f。(記者 李佳蔚 高級記者 陳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