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月29日訊(記者 李慧)1月29日,深圳市羅湖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召開,羅湖區區長劉智勇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了2021年具體工作。報告指出:四十載羅湖正蓄勢待發,在新的起點上,改革實干、乘勢而上,開創羅湖全面振興發展新局面。
謀新局 推進在蓮塘口岸”港車北上“
聚焦新定位,開好局,起好步。2021年,羅湖的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0億元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3.4%左右。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萬元GDP能耗和水耗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
羅湖有緊連香港、輻射灣區的地緣優勢。今年,羅湖將全面推進深港口岸經濟帶羅湖先行區建設,努力打造灣區樞紐的強大引擎,加快深圳火車站-羅湖口岸樞紐改造規劃設計,研究引入香港東鐵,實施“一地兩檢”。推進羅湖北站規劃建設和文錦渡口岸升級改造,在蓮塘口岸試點“港車北上”,提升高鐵站-口岸群核心樞紐能級。
值得一提的是,羅湖將抓住深港融合發展契機,積極推進新秀片區建設和深圳火車站-羅湖口岸片區升級改造,推動大灣區國際醫療金融城規劃工作。大力發展口岸消費、免稅經濟,推動國貿大廈免稅城項目落地。落實蓮塘地區空間發展規劃,打造深港創新門戶和山水融城家園。
促轉型 打造數字人民幣應用先行示范區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產業轉型升級。今年羅湖將助力升級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全年新增總部企業6家以上,加快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建設,全年新增大型持牌金融機構5家以上。同時拓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成果,打造數字人民幣應用先行示范區。
素有“消費大區”之稱的羅湖,今年也有大動作,將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建設,推動黃金珠寶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深圳珠寶鉆石交易中心。全年引入營收超10億元重點科技企業5家以上、國高企業50家以上,新增創新載體和新型研發機構15家以上。加大優質政策、人才、空間等要素供給,引進營收過百億企業4家以上。
求卓越 堅持以繡花功夫推動城區凈化綠化美化亮化
如何全面展現“萬象羅湖”的魅力和風采?羅湖堅持以“繡花”功夫推動城區凈化、綠化、美化、亮化。
更新重構城市空間,高質量編制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十四五”規劃,建設國際一流高品質空間。全面打造好梧桐小鎮這張羅湖新名片,完成贛深鐵路筍崗動走線、市第十九高級中學新建、布心中學改擴建等項目土地整備。
不斷升級城區功能品質,深化錯峰共享智慧停車改革,試點建設2個以上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進一步緩解“停車難”問題。開展無障礙設施整改提升專項行動。持續推進“無廢城市”社區建設試點,健全環衛長效機制。
不斷優化宜居生態環境,統籌推進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積極落實“城市雙修”,加快推進清水河綜合整治、筆架山河全域復明和深圳水庫排洪河碧道、正坑水碧道等建設,為群眾提供更多集生態、生活、文化、水利功能于一體的城市濱水空間。
惠民生 新增4290個學位并建設1-2家中醫藥特色社康
關乎民生無小事,抓民生,便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讓百姓生活成色更足、質量更高。
今年羅湖一方面將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不斷鞏固疫情防控良好態勢。另一方面,在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方面上精益求精,推進2所高中、9所義務教育學校改造,新增4290個學位。大力引進高層次教育菁英人才,啟動第一輪“領鷹”培養計劃。實施深化羅湖醫改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一體兩翼五引擎”新模式。優化社康機構規劃設置,建設1-2家中醫藥特色社康。統籌推進市人民醫院周邊片區改造,新增醫療用地1.5萬平方米。推動區中醫院創“三甲”。新增建設籌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3000套,供應1000套。投入1.5億元開展800個以上民微項目。
在公共文化服務上,圍繞建黨100周年主題,推出一批文藝精品,推出系列具有羅湖韻味的特色旅游線路,講好羅湖故事。同時加強與港澳的文化交流合作,打造彰顯嶺南特色的灣區文體高地。
提質量 深化推廣基層治理“漁邨模式”
城市,不僅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關鍵環節,也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社會秩序等方面都體現著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羅湖堅持共建共治共享,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和法治化治理水平,提升全區公共法律服務質量,構建具有羅湖特色的法治社區建設指標體系,打造法治社區示范樣板。基層治理上,扎實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三年行動,深化推廣基層治理“漁邨模式”,完成首批13個先行示范社區創建。進一步深化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基層治理改革,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窺一斑而知全豹,處一隅而觀全局。新的一年,羅湖已開啟了“灣區樞紐、萬象羅湖”的新征程,努力再創新的輝煌,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