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明月
2月21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對電動平衡車質量問題進行專題報道,報道援引了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電動平衡車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檢測的20批次樣品里,將近七成不合格。
電動平衡車曾經屬于熱門產業。近年來,我國能源、環境、交通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短途代步工具,電動平衡車簡單易學、綠色環保、輕便高效,一經面世便反響熱烈,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銷量持續攀升。有研究報告預測,2022年我國電動平衡車市場需求預計將達到607萬臺,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7.79%。
紅火的市場需求,刺激著行業生產。以深圳為例,近幾年電動平衡車產業發展迅速,是我國電動平衡車對外出口的主力軍之一。有數據統計,深圳曾占據全國電動平衡車市場半壁江山,早在5年前,深圳生產電動平衡車的企業就有數百家,其中以技術型企業居多。這些設計精巧、節能又方便的電動平衡車,成為深圳街頭的網紅產品。
作為一個新產品,電動平衡車沒有油門和剎車,靠騎行人的身體姿態變化來掌控方向和速度。曾經,由于缺乏相關法規和標準,智能電動平衡車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沒有完善的參考標準和指導方案,同時缺乏有效監督,使得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
在行業急劇膨脹階段,少數廠家采取劣質零部件、二次組裝等方式降低成本,技術與外觀抄襲也屢見不鮮。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在一年的時間里,共監測到有關電動平衡車消費輿情信息52萬多條,其中負面信息占比42.48%,涉及安全事故方面的負面輿情最多。在電動平衡車已成為時尚代步工具的現實情況下,這種產品的質量尤其引人關注。
炫酷的電動平衡車,如何才能走得更長遠更安全?在經歷了快速發展后,這已經成了一道必答題。其中最關鍵的還是質量問題,在設計與生產階段,相關部門需嚴格加強質量監管,明確行業標準,提高產品質量。在定位上,需要明確電動平衡車是否可以作為交通工具。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罰條例》針對行人駕駛非機動車作出了新的規定,對行人在機動車道使用電動平衡車、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的違法行為將加重處罰。
電動平衡車作為一款屬性還不明確的滑行工具,雖然具有綠色環保、占地較小、機動靈活等優勢,但由于同質化嚴重與缺乏技術升級等問題,它的安全系數不一定高。歸根結底,電動平衡車只是輪式機器人發展在初級階段的產品。面臨瓶頸期,平衡車要盡快克服目前的安全缺陷,通過技術創新與工藝升級,找到更適合其發展的方向與通行區域,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讓電動平衡車這個千億規模的產業,更加平衡地發展下去。
相關報道:
深圳灣公園電動車管理尺度不一?回應:統一禁止各類電動代步車入園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