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曉之
近段時間,本該是學習輔助用具的文具,成了眾多家長吐槽的眾矢之的。不少家長反映,如今文具種類越來越多,樣式越發精美,價格也水漲船高,甚至有的文具禮盒價格超過三位數。有記者在采訪時發現,各類文具盲盒成了中小學生的新寵,不少盲盒印著孩子們喜愛的人物形象,還印著大大小小的問號和“驚喜不斷”等圖案和字樣,價格在5元到30元不等。
看似“消費升級”的背后,部分商家逐利的本性隱約可見。誠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行業的更新換代,文具變得日益精美、緊跟潮流,本是大勢所趨,在合理的定價之下,學生喜愛,家長也樂意掏錢。但過分虛高的定價與不正當的銷售方式,打破了這種平衡,與文具原本講究實用的定位背道而馳。追根究底,文具的高定價與玩具化,是部分商家為文具披上“華麗”外衣的手段,從而令文具商獲得更大利潤。
高定價的文具對學生的影響,遠不止花錢這么簡單。學生使用的文具,本應該是學習的得力助手,實用性永遠排第一,再高價、再花哨的文具,如若不實用,其價值也大打折扣。站在學生群體的角度而言,過度追求價格與包裝,不僅容易分散其學習的注意力,更要警惕的是,容易在同學之間引發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甚至引發由羨慕而導致的不必要的矛盾與摩擦。
文具盲盒的危害,不可小覷。實際上,得益于網購的發展,近幾年盲盒經濟發展迅速,衣服、鞋子、寵物、手辦等一系列盲盒層出不窮,據統計,購買盲盒的消費者普遍虧損,但盲盒的不確定性卻又讓人“著迷上癮”,文具盲盒比之其他盲盒,本質上換湯不換藥。一邊打著文具的旗號,一邊對缺乏自制力與認知的中小學生干著博彩投機、令人上癮的勾當,于情于理,都不能容忍。
文具的亂象,值得令人深思,高價文具的背后,是否存在諸如一些老師疏于引導,一些家長縱容,孩子零花錢管理不當的原因?文具盲盒的出現,是否存在監管制度的遲滯?于家長而言,作為孩子一生的老師,在管理好孩子零花錢的同時,自身要作出良好的表率,不攀比,不虛榮,引導孩子正確購買文具;于學校與老師而言,應助推在學校形成勤儉節約、不互相攀比、不參與賭博行為的良好氛圍;于相關監管部門而言,應加強高價文具與文具盲盒的市場監管,必要時應當禁止商家的不法行為,進一步規范文具市場,共同為學生營造輕松良好的學習環境。
相關鏈接:
往期內容:
深網觀察 第352期|幼兒園“全素飲食”,這是哪門子“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