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 深圳新聞網2021年6月4日訊(記者 彭桂紅 通訊員 陳晨/文 劉玉文/圖) 在“5·21”疫情防控中,羅湖除了醫務人員日夜不停地進行核酸檢測外,“互聯網+”信息化的充分應用也為核酸檢測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采樣過程快捷 查詢結果方便 日前,陳女士來到羅湖醫院門診采樣點進行核酸采樣,她先通過小程序“深i您”得到了自己的健康碼,工作人員用一臺比手機稍大的PDA(手持終端設備)掃描居民手機中的二維碼,再掃描已貼好條形碼的采樣試管并上傳資料,實現了陳女士的個人信息與試管綁定,陳女士再將試管提交采樣護士進行核酸采樣。采樣結果可以在“深i您”、“粵省事”、羅湖醫院互聯網醫院等平臺上查詢。 僅需一臺PDA或手機即可完成核酸采樣的數據錄入 去年“8·14”疫情期間,水貝IBC周邊居民進行了大面積核酸篩查,由于人數過多,信息數據量大、數據訪問頻繁,并發量突然增大,致使羅湖醫院的院內系統運行極其緩慢,導致檢測過程發生很多問題。在“8·14”戰“疫”結束后,羅湖醫院集團立刻對核酸檢測系統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將原有系統推翻重建進一步研發,升級至“移動采集樣本系統羅湖模式3.0版”。 據羅湖醫院信息科主任汪之紅介紹,“互聯網+”核酸采樣系統實現了省、市、區與醫療機構之間的防疫數據實時共享和業務協同,具有高效、簡便、全場景、強適應的特點。現場醫護僅需一臺PDA或手機即可完成核酸采樣的數據錄入,掃碼錄入每小時可達1000人。檢測系統還可提供多種采樣模式:單人單采、五人混采、十人混采;特別關注人群可以實現一人多項。分別掃描試管條碼及采樣者的“深i您”小程序二維碼,上傳即可完成綁定。 在無網絡的條件下,人員信息和試管信息可以本地保存,當網絡正常時自動上傳;對于老人、小孩、港澳臺同胞及外籍人士等特殊情況通過掃碼進行簡易信息錄入實現數據的采集;對于學校、老人院等無手機用戶,可批量導入,打印對應二維碼進行身份識別。檢測結果可通過羅湖醫院集團互聯網醫院平臺、集團檢驗中心公眾號、深i您、粵省事等平臺進行查詢。
【移動采集樣本系統羅湖模式特點】
1. 入口統一,所有檢測人員通過“深i您”小程序生成個人信息二維碼,全市通用。
2. 無法通過“深i您”小程序生成個人信息二維碼的特殊人群,可掃描自定義二維碼填寫信息。
3. 改良檢測設備,采用移動設備(PDA或手機)+試管預制條碼的形式。
4. 所有業務數據(人員信息和檢驗條碼)通過異步的方式傳輸至后臺數據庫。
5. 無網絡時也可采樣,可將業務數據先保存在本地移動設備,在有網絡時回傳。
6. 采樣系統與院內系統完全脫離,不會再對院內系統產生任何影響。
7. 服務器端提供公用接口,其他檢測機構可通過試管條碼獲取人員信息。
8. 后臺增加實時監控界面及熱力圖功能,可查看實時檢測數據及檢測人員密集區域。
●打通了廣東省、深圳市、疾控等機構,實現防疫數據實時共享和業務協同
1. 深i您
2. CDC疾控中心
3. 粵康碼
●掃碼類型包含
1. 深i您小程序健康碼
2. 自定義二維碼
●檢測結果可通過深i您、粵省事、深圳羅湖區人民醫院公眾號、羅湖醫院集團檢驗中心公眾號、羅湖醫院集團互聯網醫院等平臺進行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