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6月12日訊(記者 彭桂紅)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羅湖區委在漁邨經驗的基礎上,察民情、聽民聲、訪民意、解民憂,出臺了《羅湖區社區一體化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意見》,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做實做深。
據悉,2019年10月以來,羅湖區委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以漁邨社區為試點創建先行示范社區,并將原本分散在社區里的社康中心、老人日間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一體規劃、整體升級,建成全市首個多功能一體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現了下沉資源、管理和服務在社區的整合,精準高效地服務群眾、管理社區,讓居民群眾更為直觀地感受到黨的溫暖和力量。以落實社區一體化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機制為抓手,以高標準配建、一體化建設為路徑,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將基本標準向高質量示范提升,實現從“有”到“好”、從“好”到“優”的轉變。
“立足長遠、規劃先行”
創新群眾服務機制
立足長遠,堅持高標準配建社區一體化黨群服務中心空間,為之后根據群眾需求提供更多類型、更高品質的民生服務預留充足空間。規劃先行,堅持創新發展,建設性地提出社區一體化黨群服務中心配套分區等配建標準,高質量整合城市更新、棚改等城市建設項目等配建空間資源,把“民生七優”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量化指標。
“1中心+N站點”物理空間聚合
有效形成社區治理和服務平臺
將社區一體化黨群服務中心作為城市更新、棚改等城市建設項目規劃設計的軸心和社區公共服務的始發點,以軌道和公共交通合理服務范圍為半徑,融合設計各類公共配套設施,整合集成原有的碎片化公共服務設施及其配套空間,凝聚提升城市公共空間使用效能。
同時,堅持將“開放、集約、共享”作為規劃、設計和建設原則,共享共用各功能區空間,提高各配套分區的服務效能。
以人民需求為導向
特色化建設驅動精細精準服務
堅持實事求是、問需于民,從社區特征及實際出發,從便民利民出發,依據各社區已有公共服務配套、人口規模和結構、群眾具體需求等實際情況,合理配置功能區域,為各社區形成定制化特色化社區一體化黨群服務中心配建方案,為全面提升社區的“精細化”服務水平提供具有高適用性的物理空間,切實發揮黨群服務中心聯系群眾、凝聚黨心民心作用,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據了解,羅湖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樹立“全周期管理”理念,聚焦“民生七優”為目標,緊緊圍繞以優化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城鄉綜合服務設施布局有關要求,《建設意見》明確了社區一體化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的定位內涵、實效作用等總體要求,總體配建、規劃建設、功能分區等建設原則,提出了社區一體化黨群服務中心應涵蓋政務功能、黨員教育功能和生活服務功能等3大功能區域,并設置政務服務區、綜治服務區、智慧治理區、黨員教育管理區、文體服務區、健康服務區、長者服務區、兒童服務區、羅小湖能量站等9個功能分區,建設集成政治、政務、綜治、法治、智治、醫養融合和文化教育等功能的紅色家園。
2021年,羅湖區推廣“漁邨經驗”,將以《羅湖區社區一體化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意見》配建、規劃和建設原則為指引,以群眾需求為核心,在城市更新、棚改項目所在的社區選址,設計建設水貝、金嶺社區一體化黨群服務中心。
羅湖區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區直部門下沉資源、街道社區承接統籌,堅持完善工作機制、明確組織保障,推動社區黨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統籌和匯聚各方資源和力量,實現下沉資源、管理與服務在社區的“物理聚合”,繼續為高效高質管理社區、精細精準服務群眾提供依托,共同產生“1+1>2”的強烈“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