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夢馬
5月份,在黑龍江省綏化市蘭西縣的某個路口,一輛大貨車轉彎時,不慎將同向行駛電動車卷入車輪下,兩名女子因此身亡。這樣的交通悲劇并不少見,我國近年來每年都發生近20萬起交通事故,幾乎每8分鐘就有1人因車禍死亡,在我國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交通事故中頻繁出現的“死亡彎月”尤其讓司機和行人瑟瑟發抖。機動車尤其大型車輛在轉彎時,駕駛員的視線因車身遮擋存在盲區,且前、后車輪的運動軌跡不重合,這個區域會呈現出彎月的形狀,俗稱“死亡彎月”。
為了減少因“死亡彎月”等因素引發的交通事故,日前,南山和龍華的部分路口試點設置了“危險區域,行人非機動車禁入”的黃色警示帶,最外圍還設置有振蕩標線和反光道釘。有記者走訪發現,在一些已經設置了黃色警示帶、振蕩標線和反光道釘的路口,多個車輛拐彎時都選擇從警示帶的外圍經過。
轉彎危險區警示帶獲得了不少深圳市民的肯定。有市民表示,轉彎危險區警示帶可以減少行人和非機動車過十字路口的危險,建議人多路段多推廣。在轉彎危險區警示帶逐漸形成良好口碑的同時,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強配套宣傳和科普,讓轉彎危險區警示帶走進每一位市民的生活,引導廣大市民正確認識“黃色彎月”等交通設施的功能和效用,真正發揮警示作用。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建筑外的各類公路,住宅小區內、商業大廈底層的停車場也頻頻出現“死亡彎月”。有媒體報道稱,今年6月3日,河南漯河一輛轎車在進入小區停車場時,因視線盲區撞到一名正在獨自玩耍的女童。所幸駕駛人看到有人招手及時剎車,女童僅輕微擦傷,沒有釀成慘劇。對于正在試點轉彎危險區警示帶的深圳而言,除了在機動車道路口設置外,停車場也應作為重點區域,有針對性地研究設計出一套警示方式,一方面是為了讓行人注意視覺盲區,更重要的是要提醒家長與兒童,停車場的危險程度不亞于馬路口。
深圳各類交通設施越來越細致,市民們的安全意識也正在穩步提升,相信日后不管是驅車還是步行,抑或是騎自行車上路,深圳市民都不再心慌慌了!
相關報道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