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0-24時,深圳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
截至6月27日24時,深圳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53例。
東莞發布最新通告!
剛剛,東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通告 (第40號):
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精準科學實施疫情防控,結合我市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進展,經評估,現就調整東莞市封閉、封控管理區域及相關防控措施通告如下:
一、調整區域
(一)對東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34號)中13個執行封閉管理的重點區域進行解封。
(二)對麻涌鎮執行封控管理的住宅小區進行解封。
二、相關防控措施
(一)公共場所。上述封閉封控場所解封前須進行一次徹底清洗消毒。解封后,公共場所入場人數原則上不得超過核定人數的75%,健全進場分時段預約制度,引導錯峰預約進場,靈活采取限流措施,嚴格控制進場人員數量,落實進場體溫監測和“健康碼”查驗等防控措施。麻涌鎮餐飲場所有序恢復堂食,按核定人數的75%實行限流,每桌不超過10人就餐,每桌登記至少一名就餐客人的姓名和聯系方式,不安排非同行顧客同桌就餐。
(二)住宅小區。所有住宅小區解封后執行7天的嚴控管理措施,設置卡口,實行24小時值守,嚴格落實測溫、掃碼、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禁止非必要人員及車輛進出;小區保持執行三人小組健康監測和常態化防控措施,居民自我健康監測,每日測量體溫,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及時報告三人小組;住戶實行住家、單位“兩點一線”,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小區加強環境衛生,清除衛生死角,加強對公共衛生間、社區活動場所、戶外活動設施等公共部位以及垃圾站點的消毒。
以上防控措施,依據疫情風險評估結果動態調整。本通告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密接”概念應該更新了
鐘南山提醒
最早在印度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德爾塔”(Delta)正在世界范圍迅速傳播。有資料表明,“德爾塔”是目前所發現變異毒株中傳播力最強的變種。
“由于德爾塔變異株患者的病毒載量高,呼出病毒濃度大,傳染性極強,所以過去的密接概念已不適用。”鐘南山院士25日表示,現在密接者的概念是“在同一空間、同一單位、同一建筑,在發病前四天”,和病人相處在一起的,都是密切接觸者。
鐘南山提醒,“正因為有這個概念的改變,所以我們采用一些不同的管理模式,密封、封控、封禁等。這個概念的改變,影響我們重點密集人群的管控。”
01
中國建立群體免疫
需要80%或以上疫苗接種率
德爾塔變異毒株為什么傳染性這么強?鐘南山說,從結構生物學講,德爾塔變異毒株與野生型的普通株比較,感染者體內病毒載量高出100倍。從廣州的153例確診病例觀察,在他們體內病毒轉陰的時間為13-15天,少數可達20天以上,遠遠長于與普通株(7-9天)。
鐘南山表示,從實驗室結果來看,疫苗對變異毒株的中和能力有所下降,但依然有保護作用。“不管從實驗室的結果和真實世界的觀察來看,中國國產疫苗對德爾塔毒株還是有效的,大家應該打。”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6月24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12064.3萬劑次。
“如果估計疫苗的保護率在70%左右,我們國家需要有80%或者以上的人接種疫苗,才有可能建立免疫屏障,所以我們需要加強疫苗接種。”鐘南山說,“德爾塔變異毒株的傳播中,主要的、重癥的病人多為老年人,同時也有孩子。因此,這兩組人群應加強接種。”
02
針對德爾塔毒株的疫苗
研發不會很困難
此外,鐘南山還透露,目前正針對德爾塔變異毒株進行疫苗研發,現有的各個類型疫苗都將會被改造研發。“現在工藝都成熟了,把抗原毒株進行改造后,研發不會很困難。”
首次和變異株交手
中西醫專家有新發現
在與新冠病毒Delta突變株(下稱“德爾塔”)交手一個月后,6月26日,廣州中風險地區終于清零,全市均為低風險地區。
從臨床救治角度上,德爾塔有何特點?廣東積累了哪些救治經驗?中醫藥又在其中發揮了什么作用?
6月2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下稱“國家工作組”)醫療救治組兩位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與北京協和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隆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們對臨床病例和救治過程展開了分析。
專家組認為,從臨床上觀察,德爾塔重癥比例達15%。救治過程中,專家組探索建立了一套免疫系統評估系統,及時發現病情惡化的指標,實現早期阻斷轉重癥化趨勢。同時,中醫治療重癥發揮了一定療效,強調“扶正”,多使用參湯補氣。
01
轉重癥比例高
病情進展快
北京協和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隆云
南方日報、南方+:在本輪新冠疫情,收治的確診病例情況如何?
隆云:在本輪疫情中,廣州共收治了166例確診病例,均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集中救治,截至目前共出院91例。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則收治超過10例確診病例。應該說,目前廣東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多數患者的病情都在好轉,他們以輕型和普通型為主,僅有1例危重癥病人在院治療。
南方日報、南方+:這是德爾塔病毒首次在國內出現,變異毒株有什么新特點?隆云:從臨床收治情況來看,這一次高齡患者比例高,有三分之一病人超過60歲,年齡在80歲以上則超過10例。德爾塔毒株特點是潛伏期短,臨床癥狀重,危重癥和重癥比例達到了15%,而且核酸轉陰時間較長。
張忠德:在臨床上,我們發現病人發熱比例很高,超過80%,其中高熱(溫度超過39攝氏度)的比例高達34.5%。由于德爾塔病毒載量高,患者感染后,病情進展很快,既往要7-9天才轉為重癥,這一次不到4天就有可能轉為重癥,嚴重者在24小時內轉為重型或直接轉為危重型,這為救治工作帶來了不小挑戰。
02
中醫治療強調“扶正”
多采用參湯補氣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
南方日報、南方+:從中醫證候的角度上,應如何認識德爾塔?治療上有何差異?
張忠德:這一次,我們判斷本輪疫情仍屬于中醫“疫病”范疇,核心病機為暑濕化熱、疫毒侵肺、元氣大虛。與武漢、河北、云南等病例相比,由于南方夏季氣候炎熱、潮濕,患者汗多,所以病人“濕毒”程度更重了一些。
在治療上,整體思路與國家第八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保持一致,只是根據因時因地因人的“三因”原則,以及病毒的新特點進行微調,這一次廣東更強調“扶正”。一些重癥患者早期以氣虛為主,表現為極度乏力、食欲不振、呼吸微弱、舌苔黃厚膩等,此時我們使用西洋參湯補氣,如果是氣虛伴有陽虛者,則改用高麗參。
南方日報、南方+:在救治重癥病人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什么作用?
張忠德:中醫藥應對輕型和普通型有較好的效果,在阻斷重癥上也有一定療效。
中醫認為,高熱持續48小時不退是患者病情轉重的重要信號。因此,在清熱解暑的基礎上,增加使用了安宮牛黃丸,希望達到早期阻斷重癥化趨勢。
在危重癥和重癥的治療上,治療組目前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為主,始終堅持現代醫學救治手段,盡早使用呼吸機和ECMO,同時靈活使用中醫藥方案,托住患者生命體征,為免疫功能的恢復爭取時間。
經過了中西醫協同治療,已有1例危重癥患者撤出ECMO,3例危重癥患者拔管,8例重癥患者轉為普通型,阻斷57例有重癥傾向的普通型患者轉為重癥,為防控德爾塔變異毒株提供了寶貴經驗。
03
探索免疫功能評估系統
阻斷重癥化趨勢
南方日報、南方+:哪些因素容易導致重癥的發生?
隆云:從臨床表現來看,年齡超過60歲,有基礎疾病、持續高熱不退、氧合能力下降等,是輕癥轉向重癥的高危因素。相比之下,小孩轉重癥的比例低很多,這是有意思的現象,我們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進一步解釋。
南方日報、南方+:在重癥救治上,我們探索了哪些經驗?
隆云:這是德爾塔病毒首次在國內出現。在與它交手的過程中,專家組逐步發現了一些規律和方法。
患者感染病毒后第5天至7天,會感覺很難度過,因為此時他們多有缺氧等表現,同時伴有影像學的改變。
關口前移是行之有效辦法,專家組探索了一套免疫功能評估體系,及時篩查有重癥趨勢的病人,采取綜合性措施,阻斷病情發展為重癥。
南方日報、南方+:評估病人免疫功能,具體如何實現?
隆云:目前新冠肺炎病毒治療暫無特效藥,治療原則是提升病人自身免疫力,控制病毒在體內復制的速度。
首先,我們會關注病毒核酸載量。如果載量高,患者病情進展可能就加快。
第二是自身抗體滴度。如果病毒入侵后,在一段時間還未產生抗體或者是抗體滴度不高,這說明免疫系統還處于一個薄弱的狀態。
第三是淋巴細胞基數。病毒入侵體內后,淋巴細胞最先受到攻擊,通過一項血常規檢查,我們就能得到淋巴細胞是否在減少,如果是,說明病毒此時正在體內高速復制。
在治療過程中,專家組實時動態監測病人其他指標,如CT影像學表現,全身炎癥反應、氧合狀態等,做到有的放矢,精準干預,讓治療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南方日報、南方+:在治療上,我們總結了哪些方法?
隆云:我們還是提倡提早氧療及俯臥位治療,新冠肺炎的炎癥滲出通常是在雙側肺的下部。患者平常多為仰臥,這些炎性滲出液就堆積在下肺的后背部。采取俯臥位的時候,雙肺炎性滲出就不會聚集在下部,可以改善肺水的流動和肺的氧合。
抗體治療是另一種方法。如果是患者自身抗體低,專家組會找來恢復期血漿進行治療。目前超過五分之一的病人在注入恢復期血漿后,抗體水平明顯增加,從臨床觀察上來說,臨床癥狀有改善。但目前還沒有權威數據表明,它對重癥與危重癥的治療有絕對效果。
同樣,我們發現了接種疫苗后,幾乎沒有發生重癥和危重癥病例,這說明疫苗在阻斷重癥趨勢上有一定效果,但這一結論仍需要更多權威數據支持。
南方日報、南方+:廣州這一輪本土疫情中,無癥狀感染者比例不高,您如何看?
隆云:有時候,無癥狀更多是病人自身感受。新冠患者在先前的臨床觀察中往往會出現“沉默性低氧”,也就是說,安靜待著的時候不缺氧,而稍稍一動就會喘不上氣。CT影像往往會出現滲出改變。之前的很多所謂無癥狀感染者,從醫學上角度來說是不嚴謹的,當然不排除少數人是無癥狀感染,但多數還是有癥狀,病人有感冒表現,比如頭痛、流涕、畏寒、低熱等,從臨床上說符合輕癥或普通型診斷。
下一步,我們將逐步規范診療方案,讓病人早期發現情況,及時干預和診療。
高度警惕!世衛組織證實
當地時間25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德爾塔(Delta)變異株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易傳播的新冠病毒變異株,該變異株正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迅速傳播。隨著一些國家放松公共衛生措施,全球范圍內的病毒傳播增多。
譚德塞強調,未來還會出現新的變異株,病毒會進化,但可以通過遏制病毒傳播來防止新變異株的出現。
信息來源:深圳市疾控中心、深圳市衛健委、廣東省衛健委、“南方都市報”“北京日報”“澎湃新聞”“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