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王容
2021年廣東省普通高考放榜后,志愿填報工作已于6月27日開始,作為繼高考后第二個重要環節,志愿填報被考生和家長緊鑼密鼓地提上日程。今年是廣東新高考改革落地實施的第一年,志愿填報方式也相應發生變化,如何找到最適合自身條件的專業,是考生目前面臨的緊要問題。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志愿填報是高考階段的“決賽賽場”,院校、專業、城市,每一個因素都充滿了主觀能動的選擇,是對考生和家長的又一重考驗。近年來,持續推進的新高考模式打破了傳統文理分科的局限,考生可根據興趣選擇擅長的學科,隨之而來的是志愿填報的顯著改變。專業選擇面的拓寬,不僅讓考生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能讓考生在充分考慮后做出適合自身分數條件且滿意的選擇。
深圳各高校為適應新高考改革,在招生模式上也進行了較大改革,在為考生提供更多自主選擇權的同時,也為高考改革后的招生工作提供了更多機制保障。深圳大學除了取消往年提前批招生,還在院校專業組設置等方面進行優化,幫助考生找到和自身興趣契合的專業。深圳技術大學今年將新增8個專業,招生省份和人數相比去年都有較大增幅,為考生提供更多選擇。
考生和家長應像重視高考一樣重視志愿填報,讓高考分數發揮出最大優勢。 志愿填報只有一周多的時間,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合理填報志愿,需要家長和考生提前做足功課。首先,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權威招生信息,陽光高考平臺、各高校官網、線下咨詢會等渠道,為考生提供了豐富信息和院校溝通機會。其次,家長和老師應引導考生認識自身能力和興趣理想,結合專業前景和就業趨勢等多種因素,為考生提供客觀建議。同時,教育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對虛假宣傳、違規指導等機構和個人進行嚴肅查處。
從長遠來看,對于還未參加高考的學生,應盡早規劃未來職業發展,避免盲目做出選擇。合理的志愿填報,基于對性格特質的充分了解和對未來大方向的明確規劃。在一些國家,兒童職業體驗項目較為普遍,孩子通過扮演各行各業的職業角色,在人生早期階段開始培養職業意識,這不失為一種幫助未成年人決定人生方向的好辦法。高中階段的孩子,在學科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應細心觀察總結,發掘擅長領域,還可借助職業傾向測評量表等測試,了解自身職業能力傾向,避免盲目跟風。志愿填報是人生階段的重要決定,地域、專業設置、興趣愛好、就業前景等因素,需綜合考慮、權衡利弊、謹慎填報。
相關報道
志愿填報指導要價過萬!“專家”培訓3天上崗?高考志愿填報,小心掉進坑里
往期內容